1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如下:①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情况了解不全面,一般认为本课程不属于计算机课程,是否学得好并不重要;②由于不熟悉专业知识和电学知识,学生失去了学习课程的兴趣。(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对实际电路环境有概念的学生,学习兴趣可能建立得更快;但对相关概念空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难以理解和学习,然后对学习失去兴趣。(3)先修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明确,涉及的课程相关知识掌握不到位,如大学物理中电学的物理现象和概念、高等数学中复数的计算方法等,学生学习后不知道为什么(4)课程内容不合理且过多,涵盖三个内容板块:基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分析和数字电路分析,有限的课时需要更合理地统一这三个方面的知识;(5)教科书的内容更经典,难以反映与时俱进的实际内容,学习的无聊感就会产生。(6)实验教学内容过于详细,实验目的无法体现,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表面。
2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建立正确的教学方法
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时间为64小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8小时,实验课时为16小时。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应围绕专业培训计划进行优化、选择和重组,在保证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训,增加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定义的形式给出涉及先修课程的内容,丰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
2.关于理论教学
理论知识是课程实践的基础,成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电子技术课程涵盖三部分知识,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选择理论教学内容,根据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稀释知识的学术和理论;遵循电路设备特点、电路处理方法和电路分析方法,选择教学实例,提高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的。
2.1.基本电路分析
加强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基本概念主要解释了电源和电路基本元件以及电路参考方向学习和识别的意义;电路基本分析方法主要解释电路基本定律的内容和应用,选择性解释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解释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建立正确的电路分析方法,不解释定律的数学证明。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阅读图片,分析电路中的部件和电源,区分电路类型,确定电路分析方法,学习直流电源作用下的电路作为电路分析方法,后续电路的电源可能不同,但电路处理的目的是采用直流电源作用下的电路分析方法,后续电路的重点是如何处理电路;例如,在交流电源的作用下,电路首先解决了如何量化电压、电流相和元件特性相量关系。基本电路分析主要涉及电路计算、直流直流、交流、教学例子可引入模拟电路需要解决问题,模拟电路组件可作为二极管、三极管、操作放大器、有机统一基本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分析等已知条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本篇安排8课时,其中电路基本概念约3.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约4小时.5课时。
2.1.2模拟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元件二极管、三极管和操作放大器的特性描述和元件应用电路分析。二极管解释了半导体的特点,特别是杂质半导体,以整流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门电路为教学例子,建立了二极管电路的处理方法和基本分析思路。三极管解释了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区域、放大区域的原理、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和性能指标的计算、饱和区域和截止区域工作的设备在数字电路典型集成设备和非门中的分析;教学实例主要解决了放大状态下三极管脚和管类型的判断,以及小信号下三极管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处理方法,计算分压偏置下电压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指标。作为一种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操作放大器解释了如何削弱零点漂移,稀释其内部结构,突出了设备的外部输入输出特性和线性和非线性工作区域,解释了扩大线性区域的负反馈条件的概念、类型和判断方法;教学实例主要构建了包含操作放大器的电路处理方法和分析思路,如模拟信号操作中使用的线性工作区域设备的功能,非线性工作区的设备构成实用的电压比较器、传感器输出电路中的放大功能等。本文安排了4个二极管课时、8个三极管课时、6个操作放大器课时。
2.1.3数字电路分析
教学内容需淡化数字电路逻辑器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重视外部逻辑功能的分析,包括数字电路分析基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时序电路的分析三大部分。数字电路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字系统和代码系统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逻辑函数的概念、简化方法和意义、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数字电路分析方法;由于数字电路的信号源与模拟电路的信号源完全不同,特别是加强了对分析方法的解释。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的重点教学内容包括常用组合逻辑器件的外部特征、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设计加法器、编码器等实用组合电路,建立中型数字器件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中型集成器件,然后解释中型组合器件的应用,形成清晰的知识联系;教学例子可以偏向于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计算机中的加法器、计算机键盘编码电路、存储器中的译码器应用等。时间电路的分析和教学内容应首先充分反映时间电路与组合电路的区别,包括电路中组件的不同逻辑特性和分析方法的特点,主要解释触发器的外部逻辑特性,仅基本RS触发器分析其内部结构,以解释触发器的复位和位置功能,其他触发器只解释其外部逻辑功能,摒弃内部枯燥的结构原理说明;通过分析触发器组成的计数器电路来解释时间电路的分析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寄存器电路等其他电路的分析,揭示集成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原理和功能,解决任何进入计数器的设计问题;教学实例应反映学习触发器逻辑功能、时间电路分析和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以555定时器为综合例题分析讲解,包括三极管、操作放大器和触发器。本文安排22小时,其中数字电路分析基础4小时,组合逻辑电路分析6小时,时序电路分析12小时。
2.关于实验教学
共有8个课程实验,安排16小时,包括验证、仪器使用、综合分析和设计项目,基本电路分析实验主要为验证实验,安排4小时;模拟电路分析包括仪器使用、综合分析、6小时;数字电路包括验证、综合分析和设计,6小时。巩固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对电子技术的感性理解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电路调试技能和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质量。(1)对验证和分析实验给出实验电路和实验内容,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理论知识、设计要求、设计实验电路和调试结果,改变被动学习情况,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各实验的相关性应体现在实验项目的安排上,从元器件到单元电路再到系统设计。例如,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主要用于电压放大电路和计算电路的实验测试;数字电路器件的逻辑功能测试与特定的应用电路相结合。以往实验中出现问题时通常有器件本身存在问题,但学生实验前总是忽略器件的好坏,实验中的问题难以入手解决,强调实验的相关性可以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掌握实验中的主动性,并且各实验的目的也更加明确,对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做到循序渐进地完成。(3)丰富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应用实用的小电路、电子竞赛试题,或分析或设计,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课时限制使实用电路无法在实验中完全实现,但单元电路可以作为实验内容,其他部分可以用模块代替,实现电路的功能。(4)实验前预习和实验后思考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实验前的预习可以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进一步理解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从而提高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兴趣;实验后的思考是对实验中的总结、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解答、实验数据的分析等,培养学生建立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结束语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生对课程学习感兴趣时,谈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这一点出发,重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章节之间知识的相关性,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实例,设计实用有用的实验项目,使课程的学习结果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满足就业创业的需要。
作者:包蕾 管冰蕾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