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最全的电路测试流程

电路测试过程

    • 连接是否正确
    • 电源是否短路
    • 部件安装
    • 通电检测
    • 其他电子电路调试工作
    • 电路调试注意事项
    • 调试中的故障排除
    • 检查故障的方法
焊接电路板后,检查电路板是否能正常工作时,通常不直接给电路板供电,而是按照以下步骤,确保每一步都没有问题。

连接是否正确

检查原理图很关键,第一个检查的重点是芯片的电源和网络节点的标注是否正确,同时也要注意网络节点是否有重叠的现象。另一个重点是原件的封装,封装的型号,封装的引脚顺序(切记:封装不能采用顶视图,特别是对于非插针的封装)。检查连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少线和多线。

查线通常有两种方法:

  1. 根据电路图检查安装线路,根据电路连接,按一定顺序逐一检查安装线路
  2. 根据实际线路比较原理图,以元件为中心检查线路。检查每个元件引脚的连接,检查每个位置是否存在于电路图上。为了防止错误,检查过的线路通常应标记在电路图上。最好用指针万用表欧姆挡的蜂鸣器直接测量元件引脚,以便同时发现接线不良

电源是否短路

调试前不要上电,必须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的输入阻抗!若电源短路,则会造成电源烧坏或后果更严重。当涉及到电源部分时,可以使用0欧姆的电阻作为调试方法。上电前不要焊接电阻,检查电源电压正常后再焊接电阻PCB给后面的单元供电,以免因电源电压异常而烧毁后面单元的芯片。在电路设计中增加保护电路,如使用恢复保险丝等元件。

部件安装

主要检查极性元件,如发光二极管、电解电容器、整流二极管等,以及三极管脚是否对应。对于三极管,不同功能的制造商的管脚排序也不同,最好使用万用表进行测试。

首先进行开路和短路测试,以确保上电后不会出现短路。如果设置了测试点,你可以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使用0欧姆电阻有时也有利于高速电路测试。在上述硬件测试完成之前,开始电源测试。

通电检测

通电后不要急于测量电气指标,而要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象,例如有无冒烟现象,有无异常气味,手摸集成电路外封装,是否发烫等。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通电。

静态调试一般是指在不添加输入信号或只添加固定电平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的直流测试。通过比较理论估算值,结合电路原理分析,确定电路直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电路中损坏或处于临界工作状态的部件。通过更换设备或调整电路参数,使电路直流工作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电路的输入端添加适当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的流动顺序检测每个测试点的输出信号。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然后调试,直至满足要求。

在测试过程中不能依靠感觉,要始终借助仪器观察。使用示波器时,最好将示波器的信号输入放在DC通过直流耦合,可以同时观察被测信号的交流和直流成分。通过调试,最后检查功能块和各种指标(如信号振幅值、波形、相位关系、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进一步修改电路参数。

其他电子电路调试工作

: 根据待调整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定调试步骤和测量方法,确定测试点,在图纸和板上标记位置,制作调试数据记录表。

工作台配备所需的调试仪器,操作方便,观察方便。特别提示:在生产和调试过程中,工作台布置必须干净整洁。

对于硬件电路,测量仪表应由调整系统选择,测量仪表的精度应优于测量系统;对于软件调试,应配备微机和开发装置。

电子电路的调试顺序一般按信号流向进行,以前调试的电路输出信号为后一级输入信号,为最终统一调整创造条件。

实现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数字电路应完成可编程逻辑器件源文件的输入、调试和下载,并将可编程逻辑器件和模拟电路连接到系统中进行整体调试和结果测试。

电路调试注意事项

调试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受到测试量是否正确和测试精度的影响。为了确保测试结果,必须减少测试误差,提高测试精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使用测试仪器的接地端。使用接地机壳的电子仪器进行测试,接地端应与放大器的接地端连接,否则仪器外壳引入的干扰不仅会改变放大器的工作状态,还会使测试结果出现误差。根据这一原则,如果需要测试发射极偏置电路的调试Vce,仪器的两端不应直接连接到集电极和发射极,而应分别测量Vc和Ve,然后两者相减。如果使用干电池供电的万用表进行测试,由于电表的两个输入端浮动,允许直接跨越测试点。
  2. 测量电压所用仪器的输入阻抗必须远远大于测量处的等效阻抗。如果测试仪器的输入阻抗较小,则在测量过程中会引起分流,给测试结果带来很大误差。
  3. 测试仪器的带宽必须大于被测电路的带宽。
  4. 正确选择测试点。测量相同的测试仪器时,测量点不同,仪器内阻引起的误差会大不相同。 测量方法应方便可行。当需要测量电路的电流时,一般尽可能测量电压而不测量电流,因为测量电压不需要改变电路。如果需要知道支路的电流值,可以通过测量支路上电阻两端的电压来转换。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和测量,而且要善于记录。记录包括实验条件、观察现象、测量数据、波形和相位关系等。只有通过比较大量可靠的实验记录和理论结果,才能发现电路设计问题,改进设计方案。

调试中的故障排除

要认真找出故障原因,一旦故障解决不了,就不能拆线重新安装。因为如果是原则问题,即使重新安装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说,在大量的组件和线路中准确地发现故障并不容易。一般故障诊断过程,从故障现象出发,通过反复测试、分析判断,逐步发现故障。

常见故障现象: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而是有输出波形。放大电路有输入信号,但无输出波形或异常波形。串联稳压电源无电压输出,或输出电压过高,无法调整,或输出稳压性能差,输出电压不稳定。振荡电路无振荡、计数器波形不稳定等。 故障原因:定型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可能是部件损坏、连接短路、断路、条件变化等。

检查故障的方法

检查仪器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正确,电源电压的等级和极性是否符合要求;极性元件的引脚是否连接正确,是否连接错误、泄漏和碰撞。接线是否合理;印刷板是否短期断线,电阻电容是否烧焦和爆裂。通电观察元件是否热、烟、变压器是否焦味、电子管、示波管灯丝是否亮、高压火灾等。

万用表可以测量电子电路的供电系统、半导体三极管、集成块的直流工作状态(包括元、设备引脚、电源电压)、线路中的电阻值。当测得值与正常值相差较大时,可通过分析发现故障。顺便说一态工作点也可以用示波器DC测量输入模式。示波器具有内阻高、直流工作状态、测量点上的信号波形、可能的干扰信号和噪声电压等优点,更有利于故障分析。

对于各种复杂的电路,可以在输入端接入一定幅度和适当频率的信号(例如,对于多级放大器,可以在输入端接入f,1000 HZ正弦信号)用示波器从前到后(或相反)逐步观察波形和振幅值的变化。如果哪个级别异常,故障就在这个级别。

怀疑某一电路存在问题时,可将此电路的参数与相同的正常的参数(或理论分析的电流、电压、波形等)进行一一对比,从中找出电路中的不正常情况,进而分析并判断故障点。

有时故障是隐藏的,一眼就看不见。如果您手头有与故障仪器相同型号的仪器,可以更换故障仪器中的相应部件、部件、插件板,以缩小故障范围,找到故障源。

当发生寄生振荡时,可以使用适当数量的电容器选择适当的检查点,并在检查点和参考接地点之间临时连接电容器。如果振荡消失,则表明振荡发生在附近或前电路中。否则,它就在后面,然后移动检查点来寻找它。旁路电容器应适当,不应太大,只要有害信号能更好地消除。

采用临时短路部分电路寻找故障。短路法是检查断路性故障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应注意的是,短路法不能用于电源(电路)。

断路法用于检查短路故障最有效。断路法也是一种使故障怀疑点逐步缩小范围的方法。例如,某稳压电源因接入一带有故障的电路,使输出电流过大,我们采取依次断开电路的某一支路的办法来检查故障。如果断开该支路后,电流恢复正常,则故障就发生在此支路。

标签: 集成电路会带替电路板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