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云健康(HK:09955)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2022年6月23日至6月28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销售1900万股新股,另有15%超额配股。发售价为每股30股.50港元,每手100股,预计将于2022年7月6日开始买卖。
换句话说,智云健康将于7月6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被称为第一股慢性病管理。按发行价计算,智云健康拟筹资金额为5.795亿港元(不考虑超额配售).817亿港元。如果超额配股全部行使,智云健康将收取8340万港元的额外收入。
相比之下,智云健康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定价,与公司之前获得的融资有关。在冲刺上市之前,智云健康已经获得了11轮融资,其中最新一轮是2021年中旬.84亿美元E 轮融资,每股成本3.84美元(约合30.14港元),相应估值21.84亿美元。
总的来说,智云健康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长期以来,智云健康将继续烧钱扩大规模,上市融资也是如此。此外,自上次融资以来,智云健康的估值(市值)增长不到5%。
俞熔全面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智云健康在2018年获得了美年健康(简称美年健康,SZ:002044)董事长余熔公司-天一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天一集团)战略融资1亿元,并与美年健康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提供慢性病检测后服务。
2019年1月,智云健康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系列融资。C1轮资方为LB资本 IDG和美年大健康,C由中金资本和中电健康产业基金基金联合领投,天士力、中国平安、三星资本跟投。
但经查询,智云健康招股说明书中没有出现美年大健康、天一集团等字样。这也意味着余熔已经退出了智云健康的股东。相比之下,中国平安的平安资本和中金资本仍然是智云健康的股东。
此次IPO,智云健康引进了名基石投资者。Sanofi (赛诺菲-安万特SNY.NASDAQ)、嘉实基金、扬子江药业主席徐浩宇、扬子江香港、燕凯境Tasly集团认购了1500万美元、2000万美元、500万美元、500万美元的发售股份,共投资4500万美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智云健康上市后,创始人、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匡明持有15份股份.23%的员工激励平台Prime Forest Assets持股12.招商银行旗下上海旗姬科技持股49%.47%;SIG持股5.38%,IDG持股5.18%。
同时,Oriental Patron持股4.92%,阳光保险持股4.平安风险投资持股32%.23%,中金祺智持.经纬腾创持有21%的股份.周大福持有200%的股份.普林基金持有84%的股份.68%持有上海润民信息技术.其他股东共持有48%的股份.26%的公共股东持有3股.24%。
未来难言乐观
据贝多财经报道,智云健康前身为手持糖医生,成立于2014年,包括杭州康盛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康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智云汇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智云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银川智云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
智云健康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该公司为医院和药店提供医疗用品SaaS产品,为制药公司提供数字营销服务,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和处方,都围绕慢性病管理。智云健康公司表示,它一直在,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继续向医院和药店销售医疗用品。
根据招股说明书,智云健康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5.24亿元、8.39亿元和17.57亿元;期内亏损(净亏损)分别为5.65亿元、28.97亿元和41.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53亿元.50亿元、6.36亿元和4.44亿元。
据智云健康报道,该公司2021年的收入为17.与2020年同期相比,57亿元.39亿元增长109.4%。其中,2020年医院解决方案的收入为4%.22亿元增至2021年12亿元.72亿元增至72亿元.4%的增长主要来自医院用品和数字营销服务。
相比之下,2021年智云健康药店解决方案收入为3.与2020年同期相比,50亿元,30亿元.45亿元仅增长1.3%成为智云健康增长最慢的业务板块,占19%.9%。同期,智云健康个人慢性病管理解决方案收入为1.同比增长874亿元.9%,占比为7.7%。
其中,医院医疗用品的销售和药店医疗用品的销售是智云健康在医院解决方案、药店解决方案等领域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个层面上,智云健康不是一家专注于慢性病管理解决方案的公司,而是一家销售医疗用品的公司。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道,2020年,智云健康在为中国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数字营销服务的市场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0.9%。同期,医脉通(HK:02192)(HK:02159)分别占比11.6%、6.5%。
其中,医脉于2021年7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27.2021年11月26日,20港元/股一度上涨至46.90港元/股。截至2022年6月24日收盘,医脉通则收盘10.44港元/股,比较IPO之时下跌61.62%。
不难看出,智云健康的未来趋势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