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文部分)
定义基本名词
Ω=Ohm S=Siemens
线性元件 | 一般符号 | 单位 | 定义 |
---|---|---|---|
电阻(Resistance) | R | Ω | 电压与电流之比 |
电抗(Reactance) | X=Im[Z] | Ω | 当交流电流通过电感或电容压降时,电压与电流之比表示虚数 |
阻抗(Impedance) | Z=R jX | Ω | 电阻和电抗的复合参数用复数表示,实部为电阻,虚部为电抗 |
电导(Conductance) | G | S | 电阻的倒数 |
电纳(Senator) | B=Im[Y] | S | 电抗导数,虚数表示 |
导纳(Admittance) | Y=G jB | S | 电导与电纳复合参数,实际为电导,虚拟为电纳 |
感抗(inductive reactance) | X L = ω L X_L=ωL XL=ωL | Ω | 电感的阻抗 |
容抗(capacitive reactance) | X C = ? 1 ω C X_C=-\frac{1}{ωC} XC=?ωC1 | 电容的阻抗 | |
感纳(inductive susceptance) | B L = − 1 ω L B_L=-\frac{1}{ωL} BL=−ωL1 | S | 电感的导纳 |
容纳(capacitive susceptance) | B C = ω C B_C=ωC BC=ωC | S | 电容的导纳 |
三相电路关系汇总
变量 | Y-Y | Δ-Δ | Y-Δ |
---|---|---|---|
电压 | U l = √ 3 U p , 超 前 30 ° U_l=√3U_p,超前30° Ul=√3Up,超前30° | U l = U p U_l=U_p Ul=Up | U l = U p U_l=U_p Ul=Up |
电流 | U l = U p U_l=U_p Ul=Up | I l = √ 3 I p , 滞 后 30 ° I_l=√3I_p,滞后30° Il=√3Ip,滞后30° | I l = √ 3 I p I_l=√3I_p Il=√3Ip |
支路(branch):电流相同的点 结点(node):电势相同的点;结点指电路中2条或2条以上支路相交处的任何一点。 广义节点(supernode):通常是电压源+电阻的支路,In circuit theory, a supernode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that can be used to solve a circuit. This is done by viewing a voltage source on a wire as a point source voltage in relation to other point voltages located at various nodes in the circuit, relative to a ground node assigned a zero or negative charge. 回路(loop):电路中的闭合电路 网孔(mesh):闭合电路内不含其他支路的回路,称为网孔;网孔是回路的一种,是一种较简单的回路
Conductance 电导 impedance 阻抗 Resistance 电阻u/i Admittance 导纳i/u
相量法一章 U m 最 大 值 U 有 效 值 u 瞬 时 值 U m ˙ 最 大 值 相 量 U ˙ 有 效 值 相 量 U~m~最大值\\ U有效值\\ u瞬时值\\ \dot{U_m}最大值相量\\ \dot{U}有效值相量 U m 最大值U有效值u瞬时值Um˙最大值相量U˙有效值相量°
相量法一章以前,U表示直流,u表示交流
中文目录
电 路 模 型 和 电 路 定 律 { 电 路 及 其 组 成 集 总 电 路 ( d < < λ ) 和 电 路 模 型 电 路 变 量 : 电 流 和 电 压 电 路 变 量 : 电 功 率 和 电 能 电 路 元 件 : 有 源 元 件 和 无 源 元 件 电 阻 元 件 电 压 源 电 流 源 K V L 和 K C L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begin{cases} 电路及其组成\\ 集总电路(d<<λ)和电路模型\\ 电路变量:电流和电压\\ 电路变量:电功率和电能\\ 电路元件: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 电阻元件\\ 电压源\\ 电流源\\ KVL和KCL \end{cases}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及其组成集总电路(d<<λ)和电路模型电路变量:电流和电压电路变量:电功率和电能电路元件: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KVL和KCL
电 阻 电 路 的 等 效 变 换 { 电 阻 的 串 联 和 并 联 等 效 变 换 平 衡 电 桥 Y − Δ 变 换 ( 外 阻 大 ) 理 想 电 压 源 , 电 流 源 的 串 并 联 ( 电 压 源 只 能 相 同 并 联 ) 两 种 实 际 电 源 的 等 效 变 换 输 入 电 阻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begin{cases}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效变换\\ 平衡电桥\\ Y-Δ变换(外阻大)\\ 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电压源只能相同并联)\\ 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输入电阻 \end{cases}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效变换平衡电桥Y−Δ变换(外阻大)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电压源只能相同并联)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电 阻 电 路 的 一 般 分 析 { 电 路 分 析 方 法 结 点 电 压 法 含 受 控 源 的 结 点 法 含 电 流 源 和 串 联 电 阻 的 结 点 法 含 电 压 源 的 结 点 法 回 路 电 流 法 含 电 流 源 的 回 路 法 结 点 法 和 回 路 法 的 比 较 含 三 极 管 的 直 流 电 路 分 析 含 理 想 运 放 的 直 流 电 路 分 析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begin{cases} 电路分析方法\\ 结点电压法\\ 含受控源的结点法\\ 含电流源和串联电阻的结点法\\ 含电压源的结点法\\ 回路电流法\\ 含电流源的回路法\\ 结点法和回路法的比较\\ 含三极管的直流电路分析\\ 含理想运放的直流电路分析 \end{cases}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分析方法结点电压法含受控源的结点法含电流源和串联电阻的结点法含电压源的结点法回路电流法含电流源的回路法结点法和回路法的比较含三极管的直流电路分析含理想运放的直流电路分析
电 路 定 理 { 叠 加 定 理 替 代 定 理 戴 维 南 定 理 和 诺 顿 定 理 最 大 功 率 传 输 定 理 电路定理\begin{cases} 叠加定理\\ 替代定理\\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end{cases} 电路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