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整理版.doc

国家电缆敷设标准GB50217整理版.doc

国家电缆敷设标准GB50217

国家电缆敷设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避免机械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电缆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较短。

(3) 敷设维护方便。

(4) 避开要挖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供油装置配置合理。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所有路径条件下的上下左右变化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绝缘及其结构特性的要求。对于自容式铅包装充油电缆,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 敷设在同一通道同侧的多层支架上的电缆组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控制、信号电缆、通信电缆按电压等级排列。 当水平通道含有35kV上述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的电缆,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或电缆通道延伸到不同工程的情况下,应按照相同的上下序原则进行配置。

(2) 当通道空间限制支架层数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支架上。

(3) 当需要耐火分隔同一重要电路和备用电缆时,应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布置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靠近或多层迭置。

(2) 除了交流系统中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电路可以采用产品形状(三叶形)配置外,同一电路中重要的多根电力电缆不应迭置。

(3) 除单芯电缆用于交流系统外,电力电缆之间应有35根mm空隙。

5.1.5 交流系统采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其间距应满足电缆金属保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根据连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在同一通道中配置两回线及以上,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在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下,使电缆支架形成电路。

(2) 钢筋网焊接连接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 并行金属屏蔽线或罩盒沿电缆线适当附加。

5.1.7 明敷电缆不得平行敷设在热管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断保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之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5).1.7)。

电缆和管道之间允许距离(mm) 表5.1.7

5.1.8 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需要抑制电气干扰强度,除本规范第三.6.5条~第3.6.除八条规定外,必要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可能的范围内,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的间距 敷设在配电装置上 屏蔽线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号电缆平行敷设在钢管和箱内。

5.1.9 在隧道、沟槽、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电缆通道中,不得包含可能影响环境温升的5个以上℃加热管道。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

5.1.10 电缆敷设在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的要求。

5.1.10.1 电缆应远离爆炸释放源,敷设在爆炸风险较小的地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架空敷设在较高的地方,非铠装电缆应穿管或放置在托盘和槽箱中。

(2)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的管道和沟渠上 当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管道上方。

(2) 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在管道下方。

5.1.10.3 电缆及其管道、沟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体、板孔,应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5.1.10.4 电缆线路中间不应有接头。

5.1.11 非铠装电缆用于使用非铠装电缆时,应采用具有机械强度的管或盖进行保护:

(1) 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的地板以上2层m地下0的范围,从地面引出的地板.3m深电缆段。

(2) 负载设备可能会移过电缆上方的区段。

5.1.12 非室外电缆除架空绝缘电缆外,在室外使用时应有盖、盖等遮阳。

5.1.13 电缆敷设在有周期性振动的易振场所,应采取措施减少电缆的附加应力或避免金属疲劳断裂。可采用以下方法:

(1) 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设置在支撑电缆部分。

(2) 将电缆敷设成波浪状,并留有伸缩节。

5.1.14 电缆不得通过的地板、大坝、桥面、地下商业设施的道路或隧道中,电缆不得暴露在地板或楼梯走道上。

标签: 10kv高压电缆中间接头连接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