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国内IC落后的是制造端,而不是设计端。 在制造端和设备端,mainlandChina确实处于被卡住的状态,但这并不违背设计端也有差距。
IC insights不久前,市场研究报告发布,数据显示: 美国设计公司总部产值占全球68%,大陆仅占9%。也就是说,在IC在设计领域,美国仍然占主导地位。 所以,IC行业的各个产业环节都需要人才的不断流入。
现在是秋招,很多学生都在准备IC就业城市的选择也是选择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截至2021年, 中国大约有2810家芯片设计企业。
无锡、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苏州、合肥等城市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传统设计企业外,还有100多家芯片设计企业。 (以上信息均来自ICCAD 2021年公布的数据。
北京
北京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 以设计为主导,以制造为支撑,包括封装、试验、材料、设备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北京主要有海淀(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顺义(中关村顺义园)、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销售规模(设计) 代表企业:集北、北、赵易创新、兆芯、北京君正、比特大陆等
上海
上海在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设计行业,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在全国排名第一。 上海主要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临港新区。特别是张江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集群。 销售规模(设计):1200亿元 企业:紫光展锐、豪威集团、概伦电子、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上海微电子等
深圳
深圳是中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品的配送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三大集成电路产业之一。 深圳擅长芯片设计,芯片设计行业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90%。龙岗宝龙科技城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园区。此外,深圳还计划 2025 年建设 4 以上专业集成电路产业园。 697.1亿元 企业: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国家技术、汇顶科技、敦泰电子等
无锡
根据2020年的数据,无锡集成电路产值近1000亿,居全国第二,封装产值居全国第一。 无锡主要以滨湖区、高新区、丽园开发区为主,主要布局为制造端和密封测试端。设计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目前正在扩展到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和配套服务。 356.6亿元 代表企业:华润微、卓胜微、长电科技等
杭州
杭州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基地之一,在设计领域排名全国第四。 总体而言,杭州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更具优势,在制造方面也有特色工艺,正在大力发展包装、材料、设备等环节。 销售规模(设计)366.9亿元 企业:士兰微、平头哥、国芯科技、矽力杰、海康威视、大华电子等
西安
西安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制造业占近70%。英飞凌、英特尔、三星、美光等企业的设立,为西安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开了良好的开端。 此外,西安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丰富。 销售规模(设计):182.2亿元 企业:紫光国芯、华天科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华芯半导体等
成都
成都集成电路开发布局全面涵盖设计、制造、密封测试、材料端等全链开发。 成都对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在中国排名第四。与西安一样,它也拥有高质量的大学人才资源。 销售规模(设计):137.5亿元 企业:紫光成都、芯原微电子、海威华芯等
南京
2021年,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183家规模以上企业(IC设计业155家,晶圆制造业2家,包装测试业8家,IC支撑业18家,累计收入475.25亿元同比增长17亿元.7%。 南京拥有江北新区、经济开发区、江宁开发区等多个集成电路园区G通信、射频芯片、先进晶圆制造等都走在行业前列。 销售规模(设计):306.2亿元 企业:台积电,ARM、新思科技、紫光储存等
武汉
武汉存储芯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引领我国存储芯片的研发制造。 目前,武汉已形成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投资布局集中在芯片制造、设计、密封测试等产业环节。 131销售规模(设计).3亿元 企业:长江存储、敏芯半导、武汉新芯、华为海思等
苏州
苏州集成电路产业还涵盖设计、制造、包装测试、设备材料等环节。其布局以设计-制造-密封测试为核心,以设备、材料和服务业为支撑。 超过150家设计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高新区和昆山。 销售规模(设计) 企业:和舰芯片、思瑞浦、锐芯微等
合肥
2021年合肥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近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全国发展势头非常快。 合肥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包装测试、设备材料全产业链的城市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国家重点发展城市。 销售规模(设计) 企业:长信存储、通富微电、联发科等
(声明:网络上有一些数据和图片。侵权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