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文章目录

  • 体系结构
    •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系统集合
      • 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区别
    • 客户、服务器和用户
    •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组成部分
      • 工作方式
      • 功能组成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
      • 分布式处理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 计算网络分类
      • 分布范围
      • 传输技术
      • 拓扑结构
      • 使用者
      •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简称
      • 交换技术
      • 传输介质
    •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
      • 法定标准
      • 事实标准
    •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 带宽
      • 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往返时延RTT
      • 吞吐量
      • 速率
      • 信道利用率
    •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 分层原则
      • 分层目标
      • 层次结构的含义
    •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概念
      • 接口
      • 协议
      • 服务(SAP)
    • SCI PDU=SDU
    • ISO/OSI参考模型
      •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 TCP/IP模型
      • 应用层
      • 传输层(TCP)
      • 网际层(IP)
      • 网络接口层
    • TCP/IP协议与ISO/OSI协议的区别
  • 物理层
    • 通信基础
      • 通信系统三要素
      • 数据
      • 信号
      • 码元
      • 数据传输模式
      • 数据通信系统
      • 传输信号的形式
      • 信号在信道上传输
      • 交互方式
      • 通信
      • 速率
      • 两个定理
      • 编码与调制
      • 交换传输方式
    • 传输介质
      • 有线传输介质
      • 无线传输介质
    • 物理界面层的特性
      • 机械特性
      • 电气特性
      • 功能特性
      • 规程特性
    • 物理层设备
      • 中继器/转发器
      • 集线器/多口中继器
  • 数据链路层
    • 功能
      •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 目的
      • 解决
      • 方法
    • 差错控制
      • 全局性
      • 位错
    • 计算公式
    • 介质访问技术(MAC)
      •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 链路种类
      •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 静态划分
        • 动态划分
    • 局域网
      • *主要技术决定局域网特性*
      • 主要特征
      •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OSI层次
      • 分类
      • MAC子层
      • LLC子层
      • IEEE 802标准
    • 广域网
      • 主要特征
      • 组成
      • 结点交换机
      • 该协议主要用于网络层
      • 通信子网
      • OSI层次
      • 广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
        •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
        • HDLC协议
    • 数据链路层设备
      • 网桥
      • 局域网交换机
      • 共享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的区别
  • 网络层
    • 网络层功能
      • 异构网络互连
      • 路由与转发
      • 拥塞控制
      • 网络层传输单元
    • 路由算法
      •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 层次路由
      • 概念
      • 自治系统AS
    • IPv4
      • IPv4分组
      • 虚拟专用网VPN
      • 网络地址转换NAT
      • 子网划分
      •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 协议
    • IPv6
      • IPv4到IPv6技术
      • 组成
      • IPv6的特点
      • IPv6地址
    • 路由协议
      • 内部网关协议IGP
      • 外部网关协议EGP
    • IP组播
      • 组播概念
      • IP组播地址
      • 硬件组播
      • IGMP与组播路由选择协议
    • 移动IP
      • 移动IP的概念
      • 组成
      • 移动IP通信过程
    • 网络层设备
      • 路由器
  • 传输层
    •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 传输层功能
      • 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 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
      • 尽最大努力交付
    •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 流量控制
      • 可靠传输机制
    • UDP(6)
      • 特点
      • UDP数据报
      • UDP检验
    • TCP(17)
      • 特点
      • TCP段
      • TCP连接管理
      • TCP可靠传输
      • 流量控制(点对点)
      • 拥塞控制(全局性)
    • socket
      • socket基本概念
        • UNIX/Linux
        • Windows
      • socket套接字类型
        • 流格式套接字(SOCK_STREAM)
        • 数据报格式套接字(SOCK_DGRAM)
  • 应用层
    • 网络应用模型
      • C\S模型(**客户/服务器式**)
      • P2P模型(**对等式**)
    • 域名系统(DNS)
    • 文件传输协议(FTP)
      • 作用
    • 电子邮件
      • 组成结构
      • 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
      • STMP(发)
      • POP3(收)
      •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 万维网(WWW)
      • 搜索引擎
      •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 万维网的文档
          • 静态文档
          • 动态文档
          • *活动文档*
      •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基本原理
        • 被管对象的特性
        • 组成
  • 网络安全
    • 防火墙
    • 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 被动攻击
    • 主动攻击
    • 密码体制
    • 数字签名
  • 英文缩写词

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集合

  • 广义观点
  • 资源共享观点
  • 用户透明性观点

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 ARPAnet
    • 采用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
  • 三级结构互联网
  • 多层次ISP结构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区别

  • 分布式系统
    • 整个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对用户都是透明的
  • 计算机网络
    • 用户必须登录欲运行的计算机,按照计算机的地址,将程序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该计算机上运行,最后根据用户的命令将结果传送到指定的计算机
  •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

客户、服务器与用户

  • 客户与服务器是软件
  • 用户是指“人”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部分

  • 硬件
  • 软件
  • 协议

工作方式

  • 边缘部分
    • C/S方式
    • P2P方式
  • 核心部分
    • 网络
    • 路由器

功能组成

  • 通信子网
    • 传输介质
    • 通信设备
    • 网络协议
  • 资源子网
    • 共享设备
    • 软件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和通信网络相比,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特征是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 软件共享
  • 数据共享
  • 硬件共享

分布式处理

提高可靠性

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 流量控制
  • 分布式处理
  • 传输控制

计算网络分类

分布范围

  • 广域网
    • WAN
      • 点对点技术
  • 城域网
    • MAN
  • 局域网
    • LAN
      • 广播技术
  • 个人区域网
    • PAN

传输技术

  • 广播式网络
    • 局域网
  • 点对点网络
    • 广域网

拓扑结构

  • 总线形
  • 星形
    • n个结点,n-1个物理链路
  • 环形
  • 网状形

使用者

  • 共用网
  • 专用网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英文简称

  • ISP

交换技术

  • 电路交换网络
    • 优点
      • 数据直接传输
      • 时延最小
    • 缺点
      • 线路利用率低
      • 不能充分利用线路容量
      • 不便差错控制
  • 报文交换网络
    • 优点
      • 充分利用线路容量
      • 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率的转换
      • 实现差错控制
    • 缺点
      • 增加缓冲时延
      • 增大资源开销
  • 分组交换网络
    • 优点
      • 充分利用线路容量
      • 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率的转换
      • 实现差错控制
      • 缓冲易于管理
      • 平均时延更小
      • 平均缓冲区更小
      • 易于标准化

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

  • 四个阶段
      • 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法定标准

  • ISO/OSI

事实标准

  • TCP/IP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带宽

时延

    • 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 送 时 延 = 数 据 帧 长 度 发 送 速 率 发送时延=\frac{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发送时延=发送速率数据帧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 播 时 延 = 信 道 长 度 电 磁 波 在 信 道 上 的 传 播 速 率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信道长度​

    • RTT为两倍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总 时 延 = 发 送 时 延 + 传 播 时 延 + 处 理 时 延 + 排 队 时 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 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 延 带 宽 积 = 传 播 时 延 × 带 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times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 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往返时延RTT

  • 传播时延*2

吞吐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每秒能发送的数据量

    • 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T p = L L C + R T T Tp=\frac{L}{\frac{L}{C}+RTT} Tp=CL​+RTTL​

速率

  • 在数字信道中传送数据的速率

  • 比特/秒 R b = R B × log ⁡ 2 N R_b=R_B\times \log_2N Rb​=RB​×log2​N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数据通过时间+无数据通过时间)

E = L C L C + R T T E=\frac{\frac{L}{C}}{\frac{L}{C}+RTT} E=CL​+RTTCL​​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 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
  • 两个对层层交换数据的大小叫做

分层原则

  • 层类功能内聚
  • 层间耦合松散

分层目标

  • 便于从理论上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描述和分析(主要原因)
  • 实现相对独立的功能,降低系统复杂度
  • 各层相互交流尽可能小
  • 各层功能精确定义独立于具体的实现方法,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整个分层结构能促进标准化的工作

层次结构含义

  • 第n层的实体要使用第n-1层的服务实现自身定义功能,还要向n+1层提供本层服务
  • 最底层只提供服务
  • 最高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 上一层只能通过相邻层间接口使用下一层的服务,而不能调用其他层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概念

接口

  • 同一结点内相邻两层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 同一结点相邻两层的实体由服务访问点(SAP)进行交互

  • 每个SAP都有一个能标识接口的地址

    数据链路层 MAC地址
    网络层 IP地址
    传输层 端口

协议

  • 协议就是规则的集合
  • 水平
  • 三要素
      • 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 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 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 完整的协议
    • 线路管理
    • 差错控制
    • 数据交换
  • 对低层采用的协议,

服务(SAP)

  • 为紧邻的提供的功能调用
  • 垂直
  • 服务原语
    • 请求
      • 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
    • 指示
      • 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
    • 响应
      • 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
    • 证实
      • 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
  • 类型
    • 有应答服务
    • 无应答服务
  • 面向连接和连接服务
    • 有连接是建立在确认的基础上的
    • 不存在无确认面向连接的服务

SCI+PDU=SDU

ISO/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 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提供用户和网络的接口
  •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 服务访问点:用户界面
  • 服务
    • 域名系统
      • DNS
        • 迭代(星形)
        • 递归(总线型)
    • 文件传输
      • FTP
        • 服务器端口
          • 21控制端口
          • 20数据发送端口
    • 电子邮件
      • SMTP(发)
      • POP3(收)
      • HTTP(基于网站)
    • 万维网
      • HTTP
        • WWW
        • URL

表示层

  • 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表示为用户能够看得懂的形式
    • 抽象标准方法定义数据结构
    • 采用标准的编码方式
    • 压缩和恢复
    • 加密
    • 格式转换

会话层

  • 不同主机上的各个进程之间进行会话
    • 会话管理
      • 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 同步
      • 建立同步SYN
    • 有序
    • 建立连接
    • 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传输层

  • 单位:报文段(TCP)和用户数据报(UDP)

  • 功能

    • 流量控制
    • 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 差错控制
    • 复用分用
    • 服务质量、数据传输管理
  • 建立

  • 维护

  • 拆除

  • 第一个提供

  • 之间的逻辑通信

  • 服务访问点:端口号

  • socket s o c k e t = [ 主 机 端 口 地 址 , 端 口 号 ] socket=[主机端口地址,端口号] socket=[主机端口地址,端口号]

  • 协议

    • TCP
      • 有连接传输
        • 可靠传输
    • UDP
      • 无连接传输
        • 不可靠传输
      • ARQ流量控制协议

网络层

  • 单位:数据报分组
    • 把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地,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 功能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 差错控制
    • 路由选择
  • 服务访问点:IP地址
  • 设备
    • 路由器
      • 既隔离广播域,也隔离冲突域
  • 协议
    • IP
    • IPX
    • ICMP - 控制报文协议
    • IGMP
      • 组播协议
    • ARP
      • 地址转换协议
      • 用IP查询MAC地址
    • RARP -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 用MAC地址查询IP地址
    • OSPF -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洪泛法 - 区域
    • 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

  • 单位:帧
    • 将网络层传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确保数据正确的顺序和完整性
  • 功能
    • 成帧
    • 差错控制
    • 流量控制
    • 传输管理
  • 服务访问点:MAC地址
    • 物理地址(MAC)
    • Media Access Protocol
  • 设备
    • 交换机,网桥
      • 隔离冲突域
      • 不隔离广播域
  • 协议
    • HDLC
    • PPP

物理层

  • 单位:比特
    • 在物理媒体上为数据端设备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 功能
    • 定义接口特性
    • 定义传输模式
      • 单工
      • 半双工
      • 双工
    • 定义传输速率
    • 比特同步
    • 比特编码
  • 服务访问点:网卡接口
  • 设备
    • 集线器,中继器
      • 既不隔离冲突域,也不隔离广播域

TCP/IP模型

  • 类型不同的网路使用TCP/IP协议都可以互联成网

应用层

  • 虚拟终端协议
    • Telnet
  • 文件传输协议
    • FTP
  • 域名解析服务
    • DNS
  • 电子邮件协议
    • SMTP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HTTP

传输层(TCP)

  • 传输控制协议
    • 面向连接
      • 单位:报文段
  • 用户数据报协议
    • 无连接
      • 单位:用户数据报
  • 传输层处理关于等问题

网际层(IP)

  • 关键部分

网络接口层

  • MAC子层
  • LLC子层

TCP/IP协议与ISO/OSI协议的区别

TCP/IP ISO/OSI
网络层无连接 网络层面向连接与无连接
传输层面向连接与无连接 传输层有连接

物理层

通信基础

  • 计算机通信系统是
  • 误码率表征通信系统的
  • 传输速率表征通信系统的

通信系统三要素

  • 信源
  • 通信媒体
  • 信宿

数据

  • 传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

  • 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存在形式

码元

  • 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数字脉冲)表示一位k进制数字

  • 不同离散数字的基本波形

  • 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

  • 一个码元可以携带多个比特的信息量 R b = R B × log ⁡ 2 N R_b=R_B\times \log_2N Rb​=RB​×log2​N

数据传输方式

  • 串行传输
    • 一个一个的比特传输
  • 并行传输
    • 多个比特同时传输
      • 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

数据通信系统

  • 信源
    • 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
  • 信道
    • 信号传输的媒介
      • 双向包含两个信道
        • 发送信道
        • 接收信道
  • 信宿
    • 接收数据的终点

传输信号的形式

  • 模拟信号
    • 频带传输
  • 数字信号
    • 基带传输

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 基带传输
    • 不经过调制就在信道上直接进行传输
  • 频带传输
    • 用数字信号对特定频率下的载波进行调制,将其变成适合于传送的信号后再进行传输
  • 宽带传输
    • 将链路容量分成两个或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携带不同的信号

交互方式

    • 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
    • 一条信道
    • 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但是不能同时传输和接收信号
    • 两条信道
    • 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 两条信道

通信

  • 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 同步
    • 全网同步
    • 准同步
    • 发送
  • 异步
    • 发送

速率

R b = R B × l o g 2 N R_b=R_B\times log_2N Rb​=RB​×log2​N

  • 码元传输速率 R B R_B RB​

      • 单位:波特(Baud)
    • 码元速率与进制数无关

标签: 二极管后面带tp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