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
1)新兴技术的支持使建筑智慧成为现实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其智能化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5G、AI、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和落地支撑下,建筑的感知、绿色、智能已成为现实。
2)市场、政策等因素为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市场潜力、政府支持、用户需求、建筑智能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新基建"战略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随着"新基建"随着战略的不断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基础设施的不断深度融合,推动了建筑、电网、交通等领域的转型升级。
1)智能水平弱,物业管理效率低
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相对落后,智能水平较弱,物业管理完全依赖劳动力,导致劳动力成本高,监管盲点多,效率低,服务质量差。
2)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分散不共享
建筑控制、安全、消防等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分散,不共享,使建筑管理成为"信息孤岛",难以互动,无法实现协同联动和精细化管理。
3)缺乏感知、预警和应急联动等能力
建筑区人员密集,应急联动效率低;建筑设备设施数量多,故障损坏、安全风险不能及时监督、感知和预警。
1)整合新兴技术,降低建筑管理成本
将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建筑多场景的应用,摆脱了人力投入高、产出效率低的旧管理弊端,降低了建筑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率。
2)实现基于统一管理平台的精细管理
迫切需要建立建筑智能管理平台,统一、智能、综合管理建筑,解决数据岛、管理效率低、服务滞后等问题。
3)提高建筑实时感知、控制等能力
提高建筑实时感知、控制、预警、辅助决策能力,快速发现和消除建筑安全风险,为建筑业主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和服务。
二、解决方案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深度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基于统一的建筑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建筑安全、能源、消防、建筑控制等场景的可视化和精细管理,通过智能检测、智能识别、智能预警、建筑设备人员综合控制、设备设施互联,真正实现视觉、分析、控制、建设、管理。
三、如何管理
1)楼宇人员
人脸检测、人脸比较识别、人流统计等功能,结合人脸访问控制、门、摄像头等,实现建筑人员访问限制、出勤、实时监控、移动轨迹等方面的管理功能。
- 人脸门禁:使用人脸识别摄像头实现人脸验证 门禁联动,高效管理楼宇人员进出,防止陌生人进入楼宇,弥补人工监管不足。
- 智能考勤:结合人脸考勤机,员工上下班刷脸即可签到,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员工出勤情况,实现建筑企业的智能考勤。
- 移动轨迹:基于楼宇摄像头及闸机门禁等智能设备,利用人脸比对识别,可实现人员的历史活动轨迹记录和查询。
- 口罩/体温检测 :在入口处安装温度测量设备,并使用摄像头识别人员是否佩戴口罩。如有异常检测,应及时发出警告。
- 人流统计:实时统计人员进出流量、建筑人员数量等,实时掌握建筑人员动态数据,实现全面高效的管理。
- 视频监控:展示楼宇出入口、公共区域、楼层及重点区域的实时视频监控信息,有效监控人员行为及异常流动。
2)访客管理
现场智能设备、微信二维码、小程序、APP等)为访客管理提供预约、登记、通行等服务,门禁、通道、电梯联动,快速登记,刷脸通行,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现场安全水平。
3)智慧停车
分析前端摄像机捕获的车辆图片,提取车辆信息,实时统计记录车辆进出数据,自动识别、身份验证、自动起落门,提高交通效率;自动识别访客车辆,记录进出时间,实施自动收费。
1)智慧照明
平台可以对各建筑区(公共区、生活区、办公区等)的照明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实时报警异常(如照明故障等),及时发现建筑照明异常,并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基于人脸检测,还可以实现智能照明控制,优化建筑能耗。
2)水电安全
对楼宇整体的供电及供水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对短路、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实时告警和记录,便于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3)环境监测
建筑环境(如温湿度、空气质量)通过各种智能传感器实时进行噪音、光照强度、烟感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可以依据当前环境情况智能调节空调、新风、照明等系统,实现智慧环境管控。
4)能耗监测
平台可直观记录和显示楼宇水、电、气等能源消耗数据及设备运营情况,支持月度、年度数据统计、区域能耗分析等,并能实现能耗预警,为楼宇优化能耗管理、减少楼宇运营成本提供数据支撑与实时管控。
5)暖通空调
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统计数据、远程控制、故障告警等,便于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帮助检修人员高效率检修。还可以实现依据监控设备的信息,智能调节运行策略,以及自动识别区域内人员离留状态,自动启停区域风机等。
6)设备维修
基于AI图像识别和处理技术,可对设备巡检/检修区进行监测,当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维修人员出现时,便触发告警,并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提高巡检效率和降低巡检压力。
7)智能电梯
对楼宇电梯、扶梯等进行全面监控,实时记录运行状态、运载情况、电梯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视频监控,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如电梯故障、抽烟行为、人员被困等),立刻触发告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和处理,保障电梯使用安全。
- 对电梯内智能摄像头采集的图片、视频进行实时监测,可实现多人脸检测与抓拍、人脸比对与识别等。
- 实时检测电梯内危险行为如推搡、打架、晕倒、被困、抽烟等,并向平台发出告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干预和实施救援。
- 支持主动声光报警、语音提醒,如检测到电梯内抽烟时,便触发告警,同时支持语音喊话,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1)智慧消防
对楼宇内的消防基础设施、器材与设备、水源、消防站、人员等状态进行智能感知、识别、监测、告警等,如烟感探测、烟火识别、火灾自动报警等,提高楼宇消防风险预警与防控水平。
2) 智慧安防
平台集成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入侵检测、楼宇对讲、智能告警等安防能力,基于楼宇各区域的智能摄像头及传感器,实现人脸检测与抓拍、危险行为识别,如非法入侵、偷盗、可疑人员徘徊、危险区域闯入等,当监测到异常时则立即触发告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处理,更能及时溯源,取证、保障楼宇的人员及财产安全。
1)数据融合
集设备管理、能耗、消防、视频监控、物业等等多个业务子系统的高可用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平台,提供强大的集成能力和可视化数据展现分析功能。
- 汇聚楼宇各个系统、各类设备等监测数据,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直观展示楼宇的人员、设备设施、安防、能耗、环境监测等,快速了解楼宇运行情况,数据清晰。
- 自动采集、监测和统计分析楼宇管理工作中的各关键数据, 为楼宇的运营、管理、决策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提高运营效率。
- 楼宇中的照明、暖通、安防、环境、消防等子系统,可被集成到同一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监控,实现相互间的数据分享,达到楼宇精细化、智能化、统一管理的目标。
- 针对楼宇安防子系统以及人、车、物和数据管理,结合AI智能、GIS地图等功能,全局掌握楼宇人员、设备设施、车辆等的位置感知、轨迹追踪、巡更情况等信息。
2)移动端协同
面向多角色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移动端、微信端服务。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实现拜访、出入、停车、视频监控、缴费、物业管理、数据查看等多样化服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和管理终端,实现远程、统一、可视化、智能化集中管控,打造楼宇智能、便捷、舒适的工作管理及服务体验。
四、技术特点
支持传输720P和1080P的高清视频,利用先进的H.264/H.265视频压缩技术以及4G/5G技术,更能够适应超低带宽下的视频传输,画面清晰流畅,有利于后端的指挥调度人员查看到更丰富、更清晰的视频细节。
支持标准协议(国标GB/T28181/Onvif/RTSP协议等)、厂商私有协议(海康/大华SDK/Ehome协议等)、多类型的设备接入,可兼容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网络摄像头、NVR、视频服务器、单兵、编码器设备等视频源设备。
支持H.265编码视频Web直播,以及 RTSP/RTMP/FLV/HLS等视频流输出,可实现远程PC端(Windows/Mac/Linux)、手机端(Android/iOS)、微信端及电子大屏观看功能,监控人员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公用网络查看监控区域的实时视频图像。
提供录像、检索、回放、存储等管理功能,支持7*24h录像;可通过时间轴精确控制录像回放,实现对监控区域现场的视频资料追溯、调阅、取证。
平台界面展现设备接入状况、运行、宽带、存储空间等状态监测,直观展示智能识别的人、车、物、事件等违规行为和结果、设备监控画面、告警信息上报、GPS定位等信息。
前端设备在检测到事先规定的特殊事件发生时,发送告警到平台端。平台抓取所有设备记录的告警状态与信息,可根据设备告警信息截取相关视频截图。
支持PTZ云台控制,支持平台与设备喊话,支持GB / T28181、海康/大华SDK、Ehome协议等对接的语音对讲。
EasyCVR平台支持5G视频传输,其低延时的特点有利于对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设备等移动巡检设备的实时远程操控以及应急事故的布控、指挥和处理。
前端设备支持GPS/北斗定位,只要设备在线,就可以通过4G实时向EasyCVR平台上传设备位置信息,基于GIS地图的指挥调度,实现对各项视频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为方案商提供设备侧与应用侧的快速开发,SDK集成度高,集成周期短,可快速完成APP对接开发。
五、优势
整合楼宇各关键环节资源,利用AI、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满足智能检测、智能识别、智能告警等需求,实现对楼宇的感知、监测、分析、控制,驱动楼宇整体的智能化转型,降低楼宇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依托一站式综合管理平台,将各个环节数据汇聚,数据互联互通,解决照明、水电、暖通、消防、电梯、能耗以及停车场的全方位管理,实现实时监控、远程/自动控制、异常告警、智能巡检、数据统计、能耗分析等高效的楼宇管理工作。
针对现实应用中大量存在利旧的需求,平台可适应各种品牌的硬件接入,采集不同厂家、不同协议、不同型号的摄像机、视频源设备的音视频信息,以统一、标准的视频格式和传输协议,完成海量监控视频资源的轻量化接入与分发。
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接入、处理及分发能力,支持多业务融合,跨系统联动,兼容性强、开放度高,轻松部署,功能可灵活拓展,轻松与第三方集成,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助力数据协同与智慧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