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徐树
为了换台新手机,我询问了周边12个90后的朋友们,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12个朋友中,10个人用的都是iPhone,各种型号从8到13应有尽有。
虽然12个随机抽样不足以概括全貌,但我很惊讶。因为工作,身边的朋友来自不同的圈子。通常,这群年轻人是最支持国产产品的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在需要投资真金白银的时候失去了对国产产品的偏爱?还是智能手机是一个特殊的类别?
有人说:我的笔记本电脑是Mac,耳机也是苹果的,生态系统是死的,不可能买其他手机。其他人说,你不能买苹果,但前提是有一个比苹果更稳定、更流畅的手机系统。有些人甚至说,他几乎因为安卓手机卡住了工作。
2022年,为什么国产手机品牌仍然不受欢迎,至少在中高端市场?在华为无法展示全部实力的环境下,国产品牌的高端之路能走吗?
我手里的华为Mate20X近四年来,由于鸿蒙系统的原因,手机的流畅性与新手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些配置跟不上越来越精致的手机游戏需求。为了完美的游戏(原创)游戏(上帝)体验,我有了换手机的想法。
换手机这件事,身边各种各样的朋友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不如换台iPhone嗯,13不香吗?当然,这对于从未使用过的人来说是肯定的iPhone我不管用,再加上一点国产手机真的不行吗?偏执,开始寻求答案。
除了苹果还会选什么?我真的不知道。我从4岁开始S苹果一直在这个时期使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换了6、8S、12和现在使用的13,基本上每台机器都可以使用2到3年,说实话,我现在找不到不使用苹果的理由。一位朋友在问及更换的需求和选择时说。
另外,现在我的笔记本电脑是Mac,耳机也是苹果的,生态系统是死的。换手机意味着其他硬件也要换,没必要划算。
另一个朋友会选择苹果,因为他的手机差点让他失去工作。在使用苹果之前,我也使用了安卓系统,从早期的假机器到索尼和三星。众所周知,以前的安卓系统是不稳定的。大约一两年后,系统就会严重卡住。
当时,我用三星,只是用了两年的机器开始卡住,公司项目研究派我去其他地方,因为这是一个更紧急的项目,我必须使用视频软件向公司领导报告,整个项目组和公司最大的两个领导在网上等我,但我的手机卡崩溃了,视频软件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开,可以看到信息弹出,但不能点,可以看到电话,但是不能接,甚至不能关机。我一个人在酒店房间里出了冷汗。当我冲到酒店前台时,我向工作人员借了手机登录QQ过了将近15分钟,那15分钟真的堪比噩梦。我一个人在酒店房间里出了冷汗。当我冲到酒店前台时,我向工作人员借了手机登录QQ之后已经快15分钟了,真的堪比噩梦。第二天回到公司,被老板骂了半个小时,说没提前准备好。我也很痛苦。当月发工资换了最新的苹果7,老手机直接被我砸了。”
同样,也有很多系统选择苹果。你不能买苹果,但前提是手机系统比苹果更稳定流畅,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当然,我会因为系统和他的平衡而选择苹果。例如,年开始转行成为游戏短视频博主,需要经常玩一些游戏,然后制作策略短视频。现在有三部手机,一部苹果13,一部荣耀50,一部realme GT,苹果13是我的生活手机,我买荣耀和realme 有些游戏有系统分区,另外,看中他们主要游戏的手机性能,就拿realme GT最满意的是他的大电池,满足了我长时间玩游戏材料的需求。如果我使用苹果手机,我可能需要在半天内充电。然而,除此之外,我找不到其他亮点。例如,在玩一些大型游戏时,他的帧率稳定性仍然不如苹果强。此外,摄影和其他功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除了这点我也找不出其他亮点,比如在玩一些大型游戏上他的帧率稳定性还是没有苹果强,再说摄影摄像等其他功能更加没法比。”
当然,你会说,2000多部手机怎么能与400或5000部手机相比,但超过2000部手机呢?目前,国内品牌旗舰机器一般从4000或5000台开始。当系统、芯片和价格优于国内品牌时,为什么不选择苹果呢?
说到价格,几乎是目前国内品牌最受批评的地方。互联网上甚至有一个奇怪的论点,买不起红米和苹果。与平均5万相比 同样使用骁龙8的价格gen三星1处理器,5000万像素摄像头Galaxy S22目前平台最低价只有3599,甚至8 256版只需4699。
再看,目前苹果13的最低配置平台价格已经跌破5000,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用户认为苹果13香的原因。与七八千、上万的价格相比,五六千元就能赢得最新的苹果旗舰手机,甚至给人一种占便宜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国内品牌的准确刀法。目前,为了实现通吃,国内品牌在产品线上有明确的划分,主要是低端市场的千元机、主要游戏的2000元价格、更好的3000元范围和更好的旗舰系列,丰富的产品线似乎给了消费者很多选择,但事实上,这只会让消费者更难开始。
例如,一些用户开始瞄准游戏性能,但发现添加数百可以找到更强大的图像系统,添加数百可以得到更大的内存,添加添加发现总是可以在另一个品牌可以买到更有吸引力但缺陷的配置,然后看看价格4500,为什么不选择没有亮点但没有缺陷的苹果呢?一个桶机已经成为最好的选择。
选择的可能性越大,用户就越容易怀疑自己的选择。例如,当面前只有一条路时,大多数人会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当面前有多条路时,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苹果每年玩这么多年的新机器并不合理。
现在买手机就像逛花市一样,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说不同品牌旗舰的对比,同品牌不同系列的内卷也很严重。
仅vivo今年4月至5月,共举行了五次新闻发布会,分别发布vivo X Fold、iQOO Neo6、vivo S15e、vivo X80/Pro及S15/Pro本来会有系列vivo T因疫情原因一再延期。除了 X Fold折叠屏手机,iQOO Neo6与S15的价格范围基本相同,定位在2800-3300,S15 Pro的又与X80产生了一些价格重叠,只有x80及x80 Pro这3000多到近7000千,这个系列就被刀出了九个不同的价格,难免不会让人产生选择困难,要不加几百选个运存大的?再加内存更大的几百个?再加几百选个内存更大的?加完后发现已经来到了顶配价格6699,此时消费者会不会又想要不干脆再加几百买台iPhone 13 Pro算了?
vivo并非唯一的机海践行者,OPPO自今年3月以来,包括K10/Pro、FindX5/Pro、Reno8/Pro/Pro 等多系列产品;小米下半年也会有大动作。目前已经有很多小米手机通过3款。C 认证,比如刚发布的小米 12 Ultra、小米 12S、小米 12S Pro 许多其他旗舰机型。据机构统计,仅今年3月,国内市场就有44款新手机,其中43款是国产品牌。
然而,从结果来看,丰富的产品线并没有给国内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带来任何新的增量Counterpoint数据,2022 今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不断出现 10 仅在今年的618活动期间,国内智能手机总销量就达到了1400万部,比去年低了25%,但苹果的销量达到700万台,占销量的一半。
在过去的两年里,所有的国内手机品牌都专注于高端市场,并希望成为下一个华为,但结果如何呢?至少在行业层面,特别是自今年以来的市场份额事实以来,许多行业人士对国内品牌的高端并不乐观。
去年,一篇名为跌倒华为,吃苹果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余承东还亲自评论说: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主要是给苹果的。
今天,苹果从去年开始Q今年57%增加到今年Q162%,再次超过60%。国产品牌高端化进程越来越快,但比例越来越小。为什么?
华为P和P和Mate系列老用户不断推迟换机计划,他们想换新机,但如果不想用苹果,就别无选择,宁愿先不换。
不久前,荣耀荣耀70系列发布会结束后CEO赵明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苹果手机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依然独树一帜。
说白了,高端智能手机就像奢侈品。为什么奢侈品是奢侈品?重要的真的是产品吗?当然很重要,但让你相信我是奢侈品也很重要。换句话说,文化输出伴随着一种文化崛起。消费者认为以苹果同样的价格购买华为是值得的。
一旦消费者认为国内品牌不能代表中国的高端智能手机,无论价格有多高,无论你的产品实力有多强大,那么你能代表它。在缺乏独立芯片和独立系统的前提下,国内手机品牌以价格影响高端无疑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总的来说,苹果可以玩,但实力有限。目前,对于非苹果生态用户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价格。然而,在一些用户看来,更换仍然是一个难题,因为仍然有太多类似的选择。
回顾过去,为什么绝大多数高端旗舰领域选择苹果,国内品牌缺乏太大的差异化配置、同质化能力、相似的价格和没有太多惊喜的外观设计,即使有更多的选择,也相当于没有选择。
就如荣耀CEO赵明表示:在高端旗舰机市场,硬件内卷竞争加剧。在性能和图像维度上,硬件堆料越来越激烈,没有带来相应的体验提升,苹果家族的主导格局自然越来越激烈。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在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表现继续落后于全球市场,仅出货7560万台,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13%。GFK据估计,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可能只有3亿台,是近十年来最低的。
此外,根据国内运营商在线用户终端报告,2021年中国用户更换周期已延长至30个月左右,较2014-2018年18个月大幅延长。国产品牌试图用机海唤起更换潮起作用吗?
当然,对于国产手机品牌我们并非是全盘否认,无论是vivo的自研芯片V1 ,还是OPPO的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都展示了国产品牌在自主芯片研发方面的努力,也有消息指出OPPO计划于2023年推出自研手机AP处理器,这个AP芯片类似于苹果A系列芯片(不含基带),2024年将推出整合5G基带的手机SOC。
只是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今年苹果和三星都可以放下身材,国内手机品牌没必要坚持高价打高端。六年后,苹果重返国内市场只是华为不在的原因,其他旗舰产品虚无的价格也是关键。
至于有换机需求,但下一台手机还不知道换什么的用户,据传华为Mate50将在9月公布,或许可以看看再说。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