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录技术 Lossless link(无损连接)技术
刻录时遇到缓存欠载运行(buffer under run)或机体震颤(vibration)等系统问题,Lossless Link便会被激活并暂时停止刻录,同时自行将刻录断点记录下来。当数据流量恢复正常时,再延续上次录入的位置继续进行刻录。其刻录断点之间的间隙,被控制在了1微米以内,足以确保刻录的品质。
Buffer Underrun(废片终结)技术
Buffer Underrun的废片终结刻录技术,可充分保障盘片的刻录品质,同时散热孔设计可方便将热空气排出,避免因机器内部工作温度过高而对机器本身或光盘片造成不良的影响。其不仅可以稳定光盘的运作,更可确保良好的刻录品质。
Tilt control技术
Tilt control被称为“激光智导”技术,其作用是自行调整激光读写功率,从而保障盘片刻录过程的一致性。在理想情况下,盘片与刻录机主轴马达之间应该以90度保持垂直。
而在实际刻录操作中,由于刻录盘本身选用的材质不同、制程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刻录盘从里到外的倾斜角不同,进而导致激光传导到盘片表面的功率产生波动。而配备了激光智导技术的刻录机,则可以根据盘片品质以及运转状态,智能地调整激光功率,从而保证整个刻录过程的一致性。
Defect management技术
Defect management又叫智能化纠错系统技术,其作用是对光盘上存在瑕疵的部分进行有效侦测,一旦发现有问题的点便会将它们记录下来。在读取和刻录光盘过程中,刻录机自动跳过这些被记录的区域,从而确保读盘以及刻录的品质。这样哪怕消费者无意中使用了品质较差的盘片,也不用为读不出盘或刻录效果差而担心。
Quick Background Formatting快速格式化技术
这是DVD+RW刻录机的独有技术,相比DVD-RW刻录机必须在刻录前完成整张盘片格式化(耗时20-30分钟),DVD+RW刻录机可以进行快速后台格式化功能,在刻录盘片被放入刻录机之后,自动在后台对盘片进行快速格式化,如果在放入光盘的同时开始刻录也可以同时进行,完全不必等到整张盘片格式化完成再开始刻录。
Mt.Rainier技术
在部分CD-RW中也有这个技术的加入,Mt.Rainier(拖拉刻录)的作用是在硬盘上直接通过鼠标拖曳,不需要复杂的软件操作来达到刻录的目的,让刻录工作和硬盘复制文件一样简单和人性化。
性能指标 最大DVD刻录速度
按照当前的标准,DVD刻录过程是1只(单倍速)或实时(1.32MB/Sec传输速率)的,这意味着刻满一张3.95GB的碟片费时长达50分钟,而刻满4.7GB的碟片则更需长达近一个小时,我们来比较一下,以当初每秒为0.15MB(IX) 的速率刻满一张CD-R碟片要72分钟,采用最快的8倍速设备(1.17MB/Sec)则只需9分钟。对于CD-R而言,8倍速通常被认为是单头、单光速刻录的实际限制。
同样,从技术挑战的角度而言,2倍速的DVD一R刻录技术大致与8倍速CD一R相当。在VDD论坛的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认为VDD一R会遇到一个速度的障碍,使得其未来的成长无法延伸至一些挑剔的行业,如处于热望中的出版业与复制业。这主要是由于VDD一R依赖于基于染料的介质,而染料在光的敏感性方面存在着限制。要克服光敏感性问题,就得用上复杂的刻录策略,而突破刻录机调制刻录脉冲的速度限制,又使得刻录的策略变得更为复杂。认识到这种染料上的限制,一些公司在他们的DVD一R介质的发展项目中,接受一种长远的观点,开始寻求替代染料。伊士曼柯达公司的CD一R全球市场经理Dankern说,他的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混合材料,不仅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而且具有连贯的标记机制。可实现高速刻录。
最大DVD读取速度
最大DVD读取速度是指光存储产品在读取DVD-ROM光盘时,所能达到最大光驱倍速。该速度是以DVD-ROM倍速来定义的。DVD-ROM驱动器的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是16倍速;DVD刻录机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也是16倍速;商场中Combo产品所支持的最大DVD读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两种。
最大 DVD复写速度
DVD复写速度是指DVD刻录机在刻录相应规格的DVD刻录光盘,在光盘上存储有数据时,对其进行数据擦除并刻录新数据的最大刻录速度。各种制式的DVD刻录机中最大能达到的最大DVD复写速度为4倍速,也就是每秒约5.4MB/s的速度。
DVD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衡量光存储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光存储产品查找一条位于光盘可读取区域中的数据道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单位是毫秒平均寻道时间是购买光存储产品的关键参数之一,更快的平均寻道时间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光存储产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低下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速度提升之后却带来了一些其它新的问题。高速度旋转的盘片容易产生震动、发出噪音、产生更大的热量,其中震动会使激光头定位难度增加,必然导致寻道时间变长。因此在光驱倍速增加的同时,激光头的传动机构和定位系统也一直在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时,降低寻道时间。第一代单倍速光驱的平均寻道时间为400ms,而最新的40~56倍速光存储产品的寻道时间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刻录机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寻道时间要长,平均寻道时间越短,代表光储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连续传输表现也会更好。
缓存区容量
写入方式 一次写盘(Disk At Once) 一次写盘方式(Disk At Once),一般缩写为DAO。一次写盘是单次的写入方式,引导区、数据磁道以及导出区都是一次性写入,一次写完之后光盘就关闭 ,即便此次写入没有写满整个刻录盘,也无法再写入其它数据。当引导区写入到光盘上时,并没有在该引导区标示出下一个可用的地址,因此光盘就被视为关闭,再就无法写入更多的数据。
这种写入模式主要用于光盘的复制,一次完成整张光盘的刻录。其特点是能使复制出来的光盘与源盘毫无二致。DAO写入方式可以轻松完成对于音乐CD、混合或特殊类型CD-ROM等数据轨之间存在间隙的光盘的复制,且可以确保数据结构与间隙长度都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DAO写入方式把整张光盘当作一个区段来处理,一些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张光盘彻底报废,所以它对数据传送的稳定性和驱动器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轨道写入(Track At Once) 轨道写入方式(Track At Once),一般缩写为TAO,与DAO的单次写入不同,TAO是种多次写入的方式。TAO是以轨为单位的写入方式,在一个写入过程中逐个写入所有轨道,如果多于一个轨道,则在上一轨道写入结束后再写下一轨道,且上一轨道写入结束后不关闭区段。
因为是用这种方式刻录各个轨道,也就是说刻录前一轨道结束后,激光头要关闭,刻录下一轨道时再将其打开。因此,以TAO方式刻录的轨道之间有间隔缝隙。如果是数据轨道和音轨之间,则间隔为2到3秒,如果是音轨之间则间隔为2秒。这一点对于刻录数据光盘没有影响。
以TAO方式写入时,可以选择不关闭区段,以后还可以添加轨道到光盘的这一区段,一般用于音乐CD的刻录,而对数据光盘无效。没有关闭区段的音乐CD不能在CD或VCD播放机上播放,没有关闭的区段可以在刻录软件中进行关闭,关闭后就可以在CD或VCD播放机上播放了。 TAO模式主要应用于制作音乐光盘或混合、特殊类型的光盘。
区段写入(Session At Once) 区段写入方式(Session At Once),一般简写为SAO。这种写入模式一次只刻录一个区段而非整张光盘,余下的光盘空间下次可以继续使用 ;常用于多区段CD-ROM的制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制作合辑类型的光盘。但每次刻录新区段时都要占用约13MB左右的光盘空间用于存储该区段的结构以及上一区段的联接信息,并为建立下个区段作好准备。因此区段过多会浪费较多的光盘空间。
飞速写入(On The Fly) 飞速写入方式(On The Fly),一般简写为OTF。一种很常用的写入方式,在早期,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无法满足要求,所以只能在刻录前将数据预先转换成使用ISO-9660格式的Image File(映像文件),然后再进行刻录;电脑处理速度已经可以实现完全实时转换,这种将数据自动实时转换成ISO-9660格式,然后进行烧录的方式就叫飞速写入。
多区段写入(Multi Session) 多区段写入方式(Multi Session),一般简写为MS。每个刻录过程只刻录并且关闭一个区段,剩余空间下次可以继续刻录下一区段。 因此,往往光盘上存在多个区段,称为多区段光盘。如果光盘中只有一个区段,但光盘没有关闭,也可成为多区段光盘。这种方式多用于数据光盘的刻录,方便之处在于不必一次刻满整盘。
数据包写入(Packet Writing) 数据包写入是一种磁道内多次写入的方式 ,可以有效的减少刻录盘空间的浪费。每个数据包使用4个扇区,一个用作“进入”、2个用作“离开”、一个用作“链接”。数据报可以固定大小,也可以调整,不过大多数的刻录机和刻录软件都使用固定大小的数据包,这样会在处理文件系统时更为方便、有效。数据包写入通常使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磁盘格式)文件系统 ,不过直到Windows2000都不直接支持数据包写入或UDF文件系统,必须要加载一些特殊的驱动程序。
双层刻录 提到双层刻录首先要说明一下DVD光盘的规格。DVD光盘依记录方式区分有单面单/双层 与双面单/双层 的规格,所以依照规格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容量,因此根据容量的不同可将DVD分成四种规格,分别是DVD-5、DVD-9、DVD-10与DVD-l8。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DVD-5和DVD-9碟片。
DVD-5的规格 :单面单层 ,所以标准的资料记录量为4.7GB 。市场中以这种规格的DVD光盘居多,因为这个规格的生产成熟度最高。DVD-9的规格:单面双层,也就是将资料层增加到两层,中间夹入一个半透明反射层,如此一来读取第二层资料的时候,不需要将DVD盘片翻面,直接切换激光读取头的聚焦位置就可以了 。理论上来说,资料记录量可以提升到9.4GB ,但是由于双层的构造会干扰信号的稳定度,所以实际上的最高资料记录量只能够达到8.5GB 。
支持双层刻录的功能就是指支持单面双层DVD光盘刻录功能,也就是支持DVD-9规格刻录的DVD刻录机。当然,要想实现双层刻录,除了刻录机 需要支持外,还要盘片 和刻录软件 的支持。随着宽带网络和DV、DC等数码产品的普及,人们对于存储容量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大。上网下载电影、音乐,即使80G的硬盘,也很快被压缩到极限,这样,用户急需一种方便、经济的存储方式和介质来腾出硬盘更多的空间记忆新的东西。过去,一张普通的CD刻录盘可以存储约700MB的数据,基本可以解决海量存储的需要,但在多媒体娱乐时代,一张普通DVD盘片的容量就是CD光盘的7倍,优势非常明显。单面双层DVD 刻录是最新的DVD 模式,并且也是未来DVD刻录发展的最终趋势单面双层刻录技术使DVD盘片的存储量由4.7GB扩大到8.5GB。业界认为,容量增大比单纯刻录速度的提升更具实际意义。
DVD论坛
DVD论坛,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由硬件制造商、软件公司及其它DVD用户自发组成的国际组织,它的前身前身是DVD联盟,1995年由日立、松下、三菱、飞利浦、先锋、索尼、汤姆逊、时代-华纳、东芝和JVC十家公司发起组成。
DVD论坛有两个目的:1.为每一个DVD产品制定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保证消费者和用户的最大利益。2.促进DVD产品在最大范围内,如被娱乐业、电子消费、IT业以及其他行业接受和应用。
格式分类 格式
各种DVD
DVD家族已经包括只读式的 DVD-ROM、DVD-Video和 DVDAudio ,可一次记录的 DVD-R和 DVD+R , 可多次读写的 DVD-RW、DVD+RW 和 DVD-RAM ,以及复合型的 DVD-Multi 。 这其中只有DVD+R和 DVD+RW 技术和产品未得到 DVD论坛的认可,但其技术 和产品同样来自论坛的成员,并得到一些 厂家的支持。
DVD-Video用于观看电影和其他可视娱乐。如果采用双面且每面又双层,总容量可达17GB。
DVD-ROM 基本技术与DVD Video相同,但它包含与计算机兼容的文件格式。用于存储数据。
DVD-R 其容量是4.7GB。实际上又用于专业创作和一般用户使用两个的版本。用户使用DVD-R只能写一次。
DVD-RAM 这使DVD可以用做虚拟硬盘,能随机存取。原始是2.6GB的驱动器,容量可以增至每面4.7GB。可以重写100000次。
DVD-RW类似DVD-RAM,但是采用顺序读-写存取,更像DVD-R而不是硬盘。每面的读-写容量是4.7GB。可以重写1000次。
DVD-Audio最新的音频格式比标准CD的保真度好一倍。
DVD通常播放的电影格式为VOB。
区码制度 DVD联盟为保护知识产权,将全世界依地理区域分为1-6区,载入碟片前,请检查光碟包装上的区域码。若与影碟机的区域码不符,则可能无法播放。部分碟片和影碟机会拥有多于1个区的支持(或全区支持)
第一区:美国、加拿大、东太平洋岛屿区。
第二区:日本、西欧、中东、南非、格陵兰、法属圭亚那。
第三区: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东南亚。
第四区: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除法属圭亚那)、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岛屿。
第五区:非洲大部分地区、中南半岛、蒙古、朝鲜、前苏联等地区。
第六区:中国大陆。
还有一个特殊区域:只能在飞机上使用的八区碟。
设置区域码实际意义并不大,它虽是为保护知识产权,但有时也会造成一些麻烦(碟片无法播放)。而且很多碟片和影碟机都拥有全区支持。也正因此,新一代蓝光(BD)光碟仅将世界分为3个区。即A区、B区、C区
盘片规格 类型面 层容量
Read Only Standard Definition
DVD-Video/DVD-ROM 1 1 4.7GB (DVD-5)
DVD-Video/DVD-ROM 1 2 8.5GB (DVD-9)
DVD-Video/DVD-ROM 2 1 9.4GB (DVD-10)
DVD-Video/DVD-ROM 2 2 17.0GB (DVD-18)
Read Only High Definition
Blu-ray (BD-ROM) 1 1 25.0GB
Blu-ray (BD-ROM) 1 2 50.0GB
HD DVD-ROM 1 1 15.0GB
HD DVD-ROM 1 2 30.0GB
Write Once Standard Definition
DVD-R (A) 1 1 4.7GB
DVD-R (G) 1 1 4.7GB
DVD-R (G) 2 1 9.4GB
GB DVD-R DL 1 2 8.5GB
DVD+R 1 1 4.7GB
DVD+R DL1 2 8.5GB
Write Once High Definition
Blu-ray (BD-R) 1 1 25.0GB
Blu-ray (BD-R) 1 2 50.0GB
HD DVD-R 1 1 15.0GB
HD DVD-R 1 2 30.0GB
版权保护 当初DVD标准在制定时,就把版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而才出现了初期第一二代播放机设计的区码限制 及其他防盗技术等状况,这一点毫无疑问地阻碍了DVD产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版权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情形下,DVD播放机和DVD-ROM驱动器的版权保护技术如区码限制已开始解除。在DVD上常采取的版权保护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防拷贝CSS加密
CSS加密(Content Scrambling System,内容乱码系统)是将DVD影片中原本连续性存储的数据,以数字运算式将它的顺序打乱,只有取得CSS授权认证的软硬件厂商才能取得解密程序,经过解密后才能把加密的影片还原到正常的方式观看。
2.防类比设备翻录
这是防止使用普通录像机利用DVD播放时做类比信号进行影片翻录操作,它能够利用干扰信号,直接影响录像机内部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录下来的画面无法正常观看,以此达到保护DVD版权的作用。
3.区码限制
这是一 种最新提出来的,是国际电影业界坚持要求采用的技术。根据国际DVD版权保护技术工作组达成的协议,全球将被划分为若干个编码地区,每一编码地区销售和使用的DvD光盘和DvD视盘机具有不同的地区码。 截止1997年6月,全球被划分为6个地区。
数字倍线DVD,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精度多媒体接口),减少了数字模拟转换的过程,降低干扰和失真,只要搭配拥有HDMI的平板电视,将可以获得最佳的DVD欣赏体验。同时HDMI还兼容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化视像接口),能够连接PC使用。
对策 避免盘片的变形,主要是从盘片的存放着手。首先,我们要为DVD盘片选择一个合适的“家”。这个“家”可以是单个的CD盒,可以是光盘保护套,也可以是光盘册或者光盘盒。选择这些产品的原则是外表一定要坚韧,能够抵御外界的一定冲击,能够有效防止硬物的挤压 。不过,光是简单地把DVD光盘放到上述的保护物里面还不能够很好地保护DVD光盘。更正确的方法是,尽可能把DVD光盘垂直于水平面放置,尽量不要长期平放。因为长时间的平放也会引起光盘的变形。此外,对于长年不使用的盘片,最好能够做到每隔几个月就转动一下,并且最好能够播放一下或者读取一下,检查盘片是否读取正常,对于出现异常的盘片要及时进行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千万不要忽视时间的威力。
此外,保存盘片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放在一些温度较高的地方,避免高温导致的盘片变形。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需要进行标识的盘片,最好不要直接用油性笔在上面书写,也不要在上面贴上一张小纸条。虽然这么做不会直接导致盘片的变形,但是会导致盘片在读取的过程中出现转动不规则、平衡不好等现象,长期这样使用也会造成盘片出现后期的变形。
除了上述种种,在提取DVD盘片的时候也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能够随随便便用手直接接触盘片表面,也不能够对盘片进行挤压、弯曲,最好能够按照下面的图片所指示的方法来提取盘片。
对策 除了把DVD盘片放在保护盒里进行保存之外,还需要选择干爽、避光的地方来保存盘片,这样是避免光照和潮湿对盘片影响的最根本的办法。另外,不要使盘片与化学溶液接触,以免产生化学反应直接损坏光盘。
还有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很多用户可能不知道,其实用油性笔在光盘盘片上面直接写上标识是很不明智的。虽然这么做能够使盘片看起来更有条理,更容易管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后果。除了前面所说的会引起盘片转动不规则之外,油性笔里面的油墨还会随着时间的变迁,慢慢渗透到盘片的染料层里面,导致光盘的永久性损坏,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损害,可以说是“杀人于无形”。正确的方法是,放弃用笔或者纸条在盘片上直接做记号的做法,改为在光盘盒上对光盘进行标识。
对于硬物的划伤,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不需要立即使用的光盘放回到储存盒里面,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不必要地接触到其他物体。当光盘出现了污垢,需要清理的时候,要选择柔软的布(最好是镜头纸或者专用的布)由里向外呈放射性地擦拭。
为了避免在刻录盘片的过程中,出现数据中断现象,还要运行硬盘修复程序,可以用Windows系统内置的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也可以使用其他专业的扫描程序。 尽可能在配置高的机器上刻录。笔者在多次刻录的实践中发现,在高性能的计算机上刻录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在性能低的计算机上刻录的成功率,如果电脑的配置太低,刻录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会使机器负荷不了的。一般来说,计算机的CPU应在200MHz以上,内存应在64MB以上。
2、拆开影碟机控制面板,见该机采用微型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用万用表测得红外接收头的+5V供电正常,按压遥控器的同时测红外接收头信号输出脚,发现有跳变电压,但CPU却没有执行遥控指令。分析产生遥控失效的原因可能是红外接收头的输出信号不正常,CPU无法识别或是CPU本身有故障不能识别红外接收头输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