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NXP、NFC和RFID的区别?为什么有些NFC无法模拟门禁卡?




来源:嵌入式Linux



1. NFC是什么



技术由Philips、Nokia和Sony主推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IP-1),是一种短距离非接触式的通信方式,通常有效通讯距离为4厘米以内。,通信速率为106kbit/秒到 848kbit/秒。通过手机为载体,把非接触式IC卡应用结合于手机中,以卡、阅读器、点对点三种应用模式,实现手机支付、行业应用、积分兑换、电子票务、身份识别、防伪、广告等多种应用的服务产品。



NFC通信总是由个发起者(initiator)和一个接受者(target)组成。



NFC也支持点到一点的通信(peer to peer) 此时参与通信的双方都有电源支持。



NFC 与其他通信技术对比:



 



2. RFID是什么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 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



3、NFC和RFID的区别和联系



NFC和RFID在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也有一些特点需要区分的,像工作频率不同,是否支持点对点通信技术。



3.1、 工作频率



NFC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而RFID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13.56MHz)及超高频。



3.2. 工作距离



NFC的工作距离理论上为0~20cm,但是在产品的实现上,由于采用了特殊功率抑制技术,使其工作距离只有0~10cm,从而更好地保证业务的安全性。由于RFID具有不同的频率,其工作距离在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



3.3. 工作模式



NFC同时支持读写模式和卡模式。而在RFID中,读卡器和非接触卡是独立的两个实体,不能切换。



3.4. 点对点通信



NFC支持P2P模式,RFID不支持P2P模式。



3.5. 应用领域



RFID更多的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和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工作在门禁,公交卡,手机支付等领域。



3.6. 标准协议



NFC的底层通讯协议兼容高频RFID的底层通信标准,即兼容ISO14443/ISO15693标准。NFC技术还定义了比较完整的上层协议,如LLCP,NDEF和RTD等。综上,尽管NFC和RFID技术有区别,但是NFC技术,尤其是底层的通信技术是完全兼容高频RFID技术的。因此在高频RFID的应用领域中,同样可以使用NFC技术。



4、NFC卡片分类



NFC卡片主要分为两类,ID卡和IC卡,从名字可以知道,IC卡里面有专门处理卡片数据的芯片,ID卡主要用来给NFC读设备读取数据。



全称Mifare classic 1K,普通IC卡,0扇区不可修改,其他扇区可以反复擦写。通常我们使用的门禁卡、电梯卡都是M1卡。



M1卡是NXP(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研发的IC卡,执行标准是ISO/IEC14443 Type A,读写频率是13.56MHz。目前大多数手机厂商使用的NFC芯片都是NXP,另一部分则是BRCM(博通)方案,均执行同一标准,这是手机读写M1卡的技术基础。



普通复制卡,可以反复擦写所有扇区,门禁有防火墙则失效。



升级复制卡,可以反复擦写所有扇区,可以穿透大部分防火墙。



高级复制卡,0扇区只能写入一次,写入后变为M1卡。



超高级复制卡,0扇区只能写入一次,封卡后变为M1卡,不封卡变为UID卡。



复制卡均可在网上购买,有普通卡片、钥匙扣、滴胶卡等类型,CUID通常1.5元/张,越高级的卡越贵。



4.1、M1卡的结构



M1卡标准储存的数据使用16进制,简称HEX,即由0-9、A-F组成,也写作0xAA



4.1.1 存储结构



Mifare classic 1K,即存储容量1K=1024Byte,包括16个扇区,每个扇区含4个块,每个块16Byte.






第0扇区比较特殊,0区0块前8位为厂商UID码,可以理解为M1卡的识别码。



0-2块为储存内容区间。



3块为系统保留区间,用于存放卡密码和控制码,其中:



3块前12位为keyA(密码A),3块后12位为keyB(密码B),3块中间8位为控制码。



A/B密码的默认值为12个F或0,翻译为2进制即4*12个1或0



控制码默认值为FF078069,意思是A密码(非默认情况下)不可见,B密码可见,读写验证A密码。






4.1.2 读写权限



M1卡有4种主要权限:读、写、增量、减量。



以及2种附权限:读写控制码、读写A/B密码。



、并在控制码约束下来操作。






基于M1卡的结构及读取权限特点,M1卡又可以分为非加密、半加密、全加密三种类型。





  • 非加密:16个扇区的A/B密码均使用默认值。


  • 半加密:0扇区外的某一个或多个数据扇区A/B密码不是默认值。


  • 全加密:所有扇区A/B密码不是默认值。(由于M1卡的加密逻辑已经被公开,所以所有的M1加密卡都可以被破解,破解能力PN532







5、防伪系统的原理和破解



常见的防伪系统有三种,



一是加密型,通过对扇区进行加密实现防伪。单纯的加密型已经可以通过PN532、PM3等工具完成破解。



虽然卡A/B密码可以被破解,但真正破解的重头戏是在于如何找出卡信息的存储规律,从而进行自定义修改等操作。



二是篡改型,刷卡时系统尝试写入0扇区,如果成功,则卡片作废(CUID特性,0扇区可反复擦写)。



三是滚码型,每次刷卡,系统都从特定扇区读取验证一段校验码,并写入新的校验码。如果不能通过多次刷卡找到校验码的规律,则不可复制。



6、复制卡



支持NFC的手机可以模拟白卡,如果把可以使用的卡片数据读取出来,然后再写入到手机的卡片中,就可以完成卡片的复制。



比如正常的小区门禁卡,先用一个设备把小区门禁卡里面的数据读取出来,然后再写入手机生成的这张白卡中,就完成了卡片的复制。



但是也有问题,。所以就不可能用我的小米手机来模拟门禁卡,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可以购买那种贴纸大小的NFC卡贴,复制卡片后贴在手机上,同样可以完成这样的功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