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计算机采用的主机电子器件的发展顺序是什么?

计算机使用的主机电子设备的发展顺序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型集成电路、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路。根据计算机使用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分为四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型集成电路、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路。

6bbf265063ea22d7e3ff87bc4758d62a.png

主机电子设备的发展顺序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型集成电路、大型集成电路和超大型集成电路。

计算机(computer)通常被称为计算机,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现代电子计算机,可以进行数值计算、逻辑计算和存储记忆功能。它是一种现代的智能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程序自动、高速地运行大量数据。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部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采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主要是军事和科学计算。

缺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代: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软件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主要是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其特点是体积减少、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计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10万次,可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大大提高。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型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出现在软件中。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诞生于硅谷,开创了微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逐渐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和过程控制转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集成度较高,每个芯片可容纳数万甚至数百万晶体管,计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在芯片上,微处理器,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计算机,通常称为微计算机或PC机器。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其功能和操作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另一方面,由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路制成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一种巨大的计算机,体积不是很大,但计算速度可以达到1亿甚至数十亿次。中国于1983年成功开发了每秒1亿次的银河系Ⅰ1993年之后,1993年成功开发出每秒10亿次的银河系Ⅱ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在此期间,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也应运而生。

随着物理元件和设备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其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外部存储器从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和磁鼓,然后发展成一个通用磁盘。现在只有更小、更大的容量和更快的读取光盘(CD—ROM)。

标签: 集成电路的电子器件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