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工作点——I 、I 、U
原因
不设置静态工作点会严重失真输出电压,输出电压不变。
Q点不仅会影响电路是否失真,还会影响几乎所有放大电路的动态系数。
(2)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为了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作为输出能源,必须根据所用放大管的类型提供直流电源。
适当的电阻值,配合电源,使放大管具有适当的静态工作电流。
输入信号必须能够作用于放大管的输入回路。
当负载接入时,必须确保放大管输出电路的动态电流能够作用于负载,从而获得比输入信号大得多的信号电流或信号电压。
(2)两种常见的共射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直接耦合
信号源与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与负载电阻直接连接,故称直接耦合。
电阻耦合放大电路
由于C电容器用于连接信号源和放大电路C用于连接放大电路和负载的电容称为耦合电阻。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寻求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 04 (1)直流和交流 直流通路-静态工作点研究:电容视为开路;电感线圈视为短路;信号源视为短路,但内阻应保留。 交流通路-研究动态参数:大容量电容器(如耦合电容器)视为短路;无内阻直流电源(如 Vcc)视为短路。 (2)图解-多分析Q点位置,最大不失真电压和失真 (3)等效电路法晶体管的直流模型和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
晶体管共射h参数等效模型-只能用于放大电路动态小信号参数的分析
共射h参数等效模型
(4)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最大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使用负反馈或温度补偿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连接特点 05 接头判断: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公共端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06 (1)三种: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耦合直接耦合
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到后一级的输入端
多级放大电路耦合多级放大电路NPN和PNP在图中混合型管的方法(d)中,为使T在放大区工作,T2管的集电极电位应低于T1管集电极电位。
优点:低频特性好,可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无大容量电容,易于集成。
缺点: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带来一定困难;零漂移。
【附加】零点漂移:输入电压为零,输出电压不为零,变化缓慢。温度是主要原因,也叫温度漂移。
阻容耦合
前一级输出端通过电容器连接到后一级输入端
T1:共射T2:共集
优点: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适用于信号频率高的电路。
缺点:低频性能差,不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不易集成。
变压器耦合
通过变压器将前一级输出端连接到后一级输入端或负载电阻。
优点: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可实现阻抗变换。
缺点:低频性能差,不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不易集成。
(2)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分析 上表是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为一级输入电阻:Ri=Ri1 输出电阻为最后一级输出电阻:Ro=Ron 【注意】 当共集放大电路为第一级时,其输入电阻及其负载,即二级输入电阻;当共集放大电路为最后一级时,其输出电阻与其信号源内阻有关,即倒数二级输出电阻。 当多级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失真时,首先确定哪一级失真,然后判断是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 当多级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失真时,首先确定哪一级失真,然后判断是饱和失真还是截止失真。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