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液晶显示屏简介以及与CRT显示屏的对比

液晶屏是以液晶材料为基本组件,在两个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以达到不同深度、分散图像的目的,只要在两个平板之间增加三元过滤层,就能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液晶屏功耗很低,因此受到工程师的青睐,适合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

液晶屏是液晶材料的基本组件。由于液晶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不仅具有固体晶体的光学特性,而且具有液体流动特性,可以说是中间阶段。要了解液晶的光电效应,必须解释液晶的物理特性,包括其粘度(visco-sity)与弹性(elasticity)和其极化性(polarizalility)。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看,液晶的粘度和弹性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排列性质的液体,应该根据不同的作用力方向有不同的效果。就像把一根短棍子扔进流动的河里。随着河流的流动,短棍一开始看起来很凌乱。过了一会儿,所有短棍的长轴自然变成了与河流流动方向一致的方向,这意味着低粘度的流动模式和最低流动自由能量的物理模型。此外,液晶不仅具有粘性反应,而且具有弹性反应。它们都呈现出方向性的效果,以增加力。因此,当光线进入液晶物质时,必然会按照液晶分子的排列进行,产生自然的偏转现象。至于液晶分子中的电子结构,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电子共轭运动能力。因此,当液晶分子受到外部电场的影响时,很容易被极化产生感应偶极性(induced dipolar),这也是液晶分子相互作用力的来源。一般电子产品中使用的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的光电效应,通过外部电压控制,然后通过液晶分子的折射特性和光的旋转能力(或视觉光学对比)获得亮度,从而达到图像的目的。

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屏幕显示的基本原理是在两个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从而达到不同深度和分散图像的目的,只要在两个平板之间增加三元过滤层,就可以显示彩色图像。

只有了解其结构和原理,了解其技术和工艺特点,才能在采购中有针对性,在应用和维护中更加科学合理。液晶是由长棒分子组成的有机复合物。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

LCD第一个特点是液晶必须注入两个有细槽的平面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平面上的槽相互垂直(90度相交),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南北排列,另一个平面上的分子东西排列,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迫进入90度扭转状态。由于光线沿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当光线通过液晶时,它们也会扭转90度。然而,当液晶添加电压时,分子会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线直射而不发生任何扭转。

LCD的第二个特点是它依赖极化滤光片和光线本身,自然光线是朝四面八方随机发散的,极化滤光片实际是一系列越来越细的平行线。这些线形成一个网,阻挡所有与这些线不平行的光,极化滤光器的线只是垂直于第一个,所以它可以完全阻挡已经极化的光。 只有当两个滤光器的线完全平行,或者光本身已经扭转到与第二个极化滤光器匹配时,光才能穿透。一方面,LCD它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滤光片组成,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应阻断所有试图穿透的光线。然而,由于两个滤光片之间充满了扭曲的液晶,第一个滤光片将被液晶分子扭转90度,最后从第二个滤光片中穿过。另一方面,如果在液晶中加入电压,分子将重新排列并完全平行,使光线不再扭转,因此被第二个滤光器堵塞。总之,加电会阻断光线,不加电会使光线射出。当然,也可以改变LCD液晶排列,使光线在加电时射出,而不加电时被阻断。但由于液晶屏幕几乎总是亮着,只有"加电阻断光线"方案可以达到最省电的目的。

TFT-LCD结构及液晶显示器TN-LCD液晶显示器基本相同,但会TN-LCD上夹层的电极改为FET晶体管,下夹层改为普通电极。

TFT-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TN-LCD但是有很多不同之处。TFT-LCD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背透式"照射方式。光源照射时,先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借助液晶分子传导光线。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为FET在FET当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显示的目的也会通过遮光和透光来实现。但不同的是,因为FET晶体管具有电容效应,能够保持电位状态,先前透光的液晶分子会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直到FET电极下次再加电以改变其排列方式。

TN-LCD、STN-LCD和DSTN-LCD显示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不同。以下是典型的TN-LCD为例,向大家介绍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在厚度不到1厘米的TN-LCD液晶显示屏面板通常由两个大玻璃基板制成,内部夹有彩色滤光器和配向膜,外部包裹两个偏光板,可以决定光通量的最大值和颜色。彩色滤光片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滤片,定期制作在大玻璃基板上。每个像素由三种颜色的单元(或子像素)组成。如果一块面板的分辨率是1280×1024,实际上有3840×晶体管及子像素1024。每个子像素的左上角(灰色矩形)都是不透明的薄膜晶体管,可以产生彩色滤光片RGB三原色。每个夹层包含电极和配向膜上形成的凹槽,上下夹层填充多层液晶分子(液晶空间不到5个×10-6m)。在同一层中,虽然液晶分子的位置不规则,但长轴的方向与偏光板平行。另一方面,液晶分子的长轴沿偏光板平行平面连续扭转90度。相邻偏光板两层液晶分子长轴的方向与相邻偏光板的偏光方向一致。上夹层附近的液晶分子按上沟的方向排列,下夹层的液晶分子按下沟的方向排列。最后包装成液晶盒,并与驱动器一起使用IC、控制IC连接印刷电路板。

在正常情况下光线从上向下照射时,通常只有一个角度的光线能够穿透下来,通过上偏光板导入上部夹层的沟槽中,再通过液晶分子扭转排列的通路从下偏光板穿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线穿透途径。液晶显示器的夹层附着两个偏光板,与上下夹层的沟槽相同。当液晶层施加一定的电压时,由于外部电压的影响,液晶会改变其初始状态,不再以正常方式排列,而是成为垂直状态。因此,液晶光被第二层偏光板吸收,整个结构呈现不透明状态,显示屏呈黑色。当液晶层不施加任何电压时,液晶在其初始状态下扭转入射光方向90度,使背光源的入射光通过整个结构,显示屏上出现白色。为了使面板上的每一个独立像素都能产生你想要的颜色,必须使用多个冷阴极灯管作为显示器的背光源。

常见种类

STN

STN是"Super Teisted Nematic"缩写属于无源被动矩阵式LCD,几乎所有黑白屏手机的液晶屏都是这种材料。彩色STN液晶屏是单色的STN在液晶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彩色过滤器,将单色显示矩阵中的每个像素分为三个子像素,通过彩色过滤器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从而实现彩色图片。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STN液晶屏最多只有65536种颜色,市场上大部分都是4096种颜色STN产品,所以STN也被称为"伪彩"。

GF

GF是"Glass Fine Color"缩写,也许大家都对GF液晶屏很奇怪,因为它在市场上使用GF液晶屏数码产品很少,其实GF属于STN的一种,GF其主要特点是保证功耗小的前提下提高亮度,但亮度有所提高GF液晶屏有些偏色。

TFT

TFT是"Thin Film Transistor"缩写,又称"真彩",属于有源矩阵液晶屏,由薄膜晶体管组成,每个液晶像素点由薄膜晶体管驱动,每个像素点后面有四个独立的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点发出彩色光,可显示24bit深色真色。在分辨率方面,TFT最大的液晶屏可以达到UXGA(1600×1200)。

TFT排列是记忆的,所以电流消失后不会立即恢复原状,从而改善STN液晶屏闪烁和模糊的缺点有效提高了液晶屏显示动态图像的效果,显示静态图像的能力更加突出,TFT液晶屏的优点是响应时间短,色彩艳丽,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DV、DC上。而TFT液晶屏的缺点是耗电量大,成本高。

TFD

TFD是"Thin Film Diode"因为TFT液晶屏耗电量高,成本高,大大增加了产品成本。EPSON专门为手机屏幕开发的TFD还属于有源矩阵液晶屏,LCD每个像素都配备了一个单独的二极管,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像素,使每个像素不相互影响,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分辨率,动态画面和绚丽的色彩可以无拖尾显示。

性能方面,TFD兼顾液晶屏TFT液晶屏和STN液晶屏的优点,TFD液晶屏比STN液晶屏亮度更高,颜色更鲜艳,同时比TFT液晶屏更省电,但在颜色和亮度上仍然比TFT液晶比较差。

OLED

OLED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缩写,又称有机发光显示屏,采用有机发光技术,是目前最新的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液晶显示方法。它不需要背光灯,而是使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会发光,所以它的视角很大,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内容,而且可以很薄,而且OLED显示屏可以显著节省电能,被称为"梦幻显示器"。

严格来讲,OLED不是液晶屏,是的LED的技术。 日本是液晶屏技术的核心;OLED技术核心在美国,已在韩国大规模生产。用在韩国三星最受欢迎的手机上,价格极高,甚至高于智能手机。

但是OLED并非没有缺点,因为它还属于一种不成熟的技术,所以现阶段它的使用寿命还比较短,屏幕面积也比较小。

面板构成

液晶面板是液晶面板中最重要、成本最高的部件。虽然液晶显示器的颜色效果最终不是由液晶面板的这一部分决定的(显示器IC芯片也很关键),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液晶面板主要由以下八部分组成:

背光源(或背光)模组):

由于液晶分子自身是无法发光的,因此若想出现画面,液晶屏需要专门的发光源来提供光线,然后经过液晶分子的偏转来产生不同的颜色。而背光源起到的就是提供光能的作用。之前液晶屏采用的都是名叫CCFL的冷阴极射线管,其发光原理与日光灯几乎完全相同,而新品液晶屏都采用了更加节能、长寿面的LED背光源。灯管(或LED)发光后藉由导光板将光线分布到各处,通过背面的反射板将所有的光线的方向集中朝向液晶分子。最后光线通过prism sheet以及扩散板将光线均匀的散发出去,避免出现中央亮度过高、四周亮度过低的情况。

2、上下层两个偏光片:

偏光片的作用是让光线从单方向通过。

3、上层和下层两块玻璃基板:

玻璃基板不仅仅是两块玻璃那么简单,其内侧具有沟槽结构,并附着配向膜,可以让液晶分子沿着沟槽整齐的排列。在上、下两层玻璃两侧会贴有TFT薄膜晶体管和彩色滤光片。

4、ITO透明导电层:

其作用是提供导电通路,分为像素电极(P级)和公共电极(M级)。

5、薄膜晶体管(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TFT):

经常说的TFT-LCD,其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薄膜晶体管,它的作用类似于开关,TFT能够控制IC控制电路上的信号电压,并将其输送到液晶分子中,决定液晶分子偏转的角度大小,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

6、液晶分子层:

其是改变光线偏光状态最重要的元素,通过电力和弹性力共同决定其排列和偏光状态。

7、彩色滤光片:

通过液晶分子偏转的光线只能显示不同的灰阶,但是不能提供红、绿、蓝(RGB)三原色,而彩色滤光片则由RGB三种过滤片组成,通过三者混喝调节各个颜色与亮度。液晶面板中每一个像素由红、绿、蓝3个点构成,每种颜色的点各自拥有不同的灰阶变化。

8、框胶;

其就是让液晶面板中上下两层玻璃基板能够牢固的黏在一起,并将整个内部系统与外接"隔绝",防止灰尘进入影响色彩效果。

上面所描述的结构为市面上大多数液晶电视和显示器所使用面板的结构,一些特殊的产品可能会使用不同的配件,但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基本不会有太大差异。而通常所说的"LED背光"指的则是其在第一部分背光源所做出的改进,将CCFL冷阴极射线管更换成了LED,而其他部分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外部的供电部分会有相应小幅度的调节)。此外液晶屏色域的大小,也主要由液晶屏背光源来决定。

常见损害

屏幕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建议在不使用液晶屏的时候将它贴上,使用液晶屏的时候再揭下来,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屏幕外层的化学涂层,使最外层的涂层不会过早的被氧化。用户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用手去指/按液晶屏,或者用硬物与屏幕接触,如果经常不注意,时间长了液晶屏上会出现诸如白印等永远抹不去的伤疤。新机包装中一般都会带有一层棉纸,也可以将这层棉纸放在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和键盘之间,从而减少屏幕与健帽间的磨损。如果笔记本电脑使用指点杆,建议在长途携带笔记本电脑外出时能将指点杆帽取下单独存放,以避免屏幕受到顶伤。

水分可谓是液晶屏的"天敌",除了要尽量避免在液晶屏边喝饮料、吃水果外,还应注意不要将机器保存在潮湿处,严重的潮气会损害液晶显示屏内部的元器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天和夏天,进出有暖气或空调的房间时,较大的温差也会导致"结露现象"发生,用户此时给LCD通电也可能会导致液晶电极腐蚀,造成永久性的损害。为此我们也建议您的环境温度变化不应大于10℃/10min。一旦发生屏幕进水的情况,若只是在开机前发现屏幕表面有雾气,用软布轻轻擦掉再开机就可以了。如果水分已经进入LCD,则应把LCD放在较温暖的地方,比如说台灯下,将里面的水分逐渐蒸发掉。在梅雨季节,也要注意定期运行一段时间液晶屏,以便加热元器件驱散潮气,最好还能在装液晶屏的包里放上一小包防潮剂,为爱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园。

保养方法

对于屏幕保养来说,除了注意上述问题外,还可以人为或者用soft进行配合,由于液晶屏的寿命相对CRT来说还是短很多,其老化速度也要快很多,需要平常使用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比如在电源管理界面设定一下在电脑无响应的时候自动关闭屏幕的时间间隔,或者干脆养成一个在长时间不用笔记本电脑时随手合上屏幕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屏幕损耗。此外,延缓液晶屏老化还应注意避免强阳光长时直晒屏幕、尽量使用适中的亮度/对比度、减少长期显示固定图案(避免局部老化过度)。平时要经常用专用的软毛刷、眼镜布、洗耳球等擦拭屏幕,必要时可以使用中性清洗剂或少许清水,对表面污渍进行清洁,请忽用尖锐的东西接处。

清洗方法

在清洁液晶屏时,千万不可随意用任何碱性溶液或化学溶液擦拭屏幕表面。液晶面板的污迹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日积月累所粘留的空气中的灰尘,一种是使用者在不经意中留下的指纹和油污。很多人在清洁液晶屏幕时存在误区,家电专家提醒,若是不注意,这些细节对液晶都有一定损坏。

1.用一般软布或纸巾来擦拭液晶屏幕。千万不能用一般软布(如眼镜布)或纸巾来擦拭液晶屏幕,对于柔软的液晶屏幕而言,它们的表面还是太粗糙了,很容易划伤娇气的液晶屏幕。

2.用清水清洁液晶屏幕。使用清水清洁时,液体极易滴入液晶屏幕内部,这样会造成设备电路短路,从而烧坏昂贵的电子设备。

3.用酒精和其他化学溶剂清洁液晶屏幕。液晶屏幕都在屏幕上涂有特殊的涂层,一旦使用酒精擦拭显示器屏幕,就会溶解这层特殊的涂层,对显示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与CRT显示管的对比

     CRT显示器是什么?

  CRT显示器学名为“阴极射线显像管”,是一种使用阴极射 线管 (Cathode Ray Tube)的显示器。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高压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之一,CRT纯平显示器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示器难以超过的优点,而且价格更便宜。

  液晶显示器是什么?

  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

LED和LCD显示器,相对于CRT显示器,因为发光模式不同,在色彩渲染上,没有CRT显示更真实,所以现在特别是视频制作和图片处理还是CRT显示器好。CRT显示器主要分珑管和丹娜管两种,而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只有丹娜管这一种CRT了。而且CRT显示器目前的用途,只有大批量需要的专业领域,像军用、医用、航天等方面。

普通用户所使用的CRT显示器早在2010年已经停产。尽管有不少的游戏玩家表示,CRT液晶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绝对的优势,并且它的频率可以刷到120Hz,又能够支持3D,更适合他们的使用需求。但生产厂商因技术,成本等因素已全面停产了。

 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区别:

  

  所谓点距就是指同一象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体之间的距离。屏幕是由许多个像素组成,而每个像素又是由红绿蓝三个磷光体组成,因为像素与像素是挨着的,所以相临的像素中相同颜色的磷光体之间的距离就是点距。目前CRT显示器的点距大多为0.22-0.26毫米,而LCD由于其技术与CRT不同,点距多为0.297-0.32毫米。

  

  分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指的是屏幕上水平和垂直方向所能够显示的点数(屏幕上显示的线和面都是由点构成的)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同一屏幕内能够容纳的信息就越多。对于一台能够支持1280x1024分辨率的CRT来说,无论是320x240还是1280x1024分辨率,都能够比较完美地表现出来(因为电子束可以做弹性调整)。但它的最大分辨率未必是最合适的分辨率,因为如果17寸显示器上到1280x1024分辨率的话,WINDOWS的字体会很小,时间一长眼睛就容易疲劳,所以17寸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应为1024x768。

  但对LCD来说则不然。LCD的最大分辨率就是它的真实分辨率,也就是最佳分辨率。一旦所设定的分辨率小于真实分辨率(比如说15寸LCD,其真实分辨率为1024x768,而WINDOWS中设定分辨率为800x600)的话,将有两种显示方式。一是居中显示,只有LCD中间的800x600个点会显示图象,其他没有用到的点不会发光,保持黑暗背景,看起来画面是居中缩小的。另一种是扩展显示,这种方式会使用到屏幕上每一个像素,但由于像素很容易发生扭曲,所以会对显示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大家都知道,我们日常使用的液晶显示器只有在最佳分辨率下才能达到最清晰最锐利的显示效果,虽说显示器也提供了繁多的分辨率选项,但是一旦开启这些“非最佳分辨率”就会产生模糊的显示效果,看上去很不舒服。然而这对于CRT显示器来说就没有问题,CRT通常也有一个最大分辨率(最佳分辨率),但是因为CRT显示器没有固定的像素网格成像,所以即使降低分辨率也不会带来模糊的问题。

 

  对于CRT来讲,屏幕上的图形图像是由一个个因电子束击打而发光的荧光点组成,由于显像管内荧光粉受到电子束击打后发光的时间很短,所以电子束必须不断击打荧光粉使其持续发光。电子枪从屏幕的左上角的第一行(行的多少根据显示器当时的分辨率所决定,比如800X600分辨率下,电子枪就要扫描600行)开始,从左至右逐行扫描,第一行扫描完后再从第二行的最左端开始至第二行的最右端,一直到扫描完整个屏幕后再从屏幕的左上角开始,这时就完成了一次对屏幕的刷新,周而复始。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显示器的分辨率越高,其所能达到的刷新率最大值就越低。一般来讲,屏幕的刷新率要达到75HZ以上,人眼才不易感觉出屏幕的闪烁,CRT显示器的刷新率是由其行频和当时的分辨率决定的,行频越高,同一分辨率下的刷新率就越高;而行频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则它所能达到的刷新率越低。

   对于LCD来说则不存在刷新率的问题,它根本就不需要刷新。因为LCD中每个像素都在持续不断地发光,直到不发光的电压改变并被送到控制器中,所以LCD不会有“不断充放电”而引起的闪烁现象。

        CRT不必纠结“点对点”显示

       CRT显示器这个特点非常适合玩大型游戏,过去我们用液晶显示器必须保证最高的分辨率输出,这对显卡的性能压力非常大,帧数和画质无法兼得,许多游戏玩家不敢买4K显示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如果使用CRT显示器的话就可以随时降低分辨率,摆脱所谓的“原生分辨率”的束缚,不仅可以提高帧数,而且视觉感受也不会出现那么明显的下降。

      所以CRT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电子竞技的首选设备

  目前大多数纯平显示器的视角都能达到180度,也就是说,从屏幕前的任意一个方向都能清楚地看到所显示的内容。而LCD则不同,它的可视角度根据工艺先进与否而有所不同,部分新型产品的可视角度已经能够达到160左右,跟CRT的180度已经非常接近。也有一些LCD虽然标称视角为160度,但实际上却达不到这个标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视角超出其实际可视范围,画面的颜色就会减退、变暗,甚至出现正像变成负像的情况。

       CRT进入纯平显示器以后几乎没有存在过可视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后期(2000年以后)的高端宽屏纯平(FW900之类),显示效果甚至还是可以跟现在的IPS比一比,可视角度更是没有任何死角,清一色的180度。虽说现在主流IPS液晶显示器早已达到178度左右的可视角度,但是到了实际使用中,大角度仍然会出现类似画面变灰,色彩衰减等情况,更别说那些主打电竞的TN屏了,也就是oled屏幕有望较好的解决可视角度问题

  可视面积指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显示图像的那部分屏幕的面积。因为CRT显示器的尺寸实际上是其显像管的尺寸,可以用来显示图像的部分根本达不到这个尺寸,因为显像管的边框占了一部分空间。一般来讲,17寸CRT显示器的可视面积约在15.8-16英寸左右,而15寸显示器的可视面积则只有13.8英寸左右。但对于LCD来说,标称的尺寸大小基本上就是可视面积的大小,被边框占用的空间非常小,15寸LCD的可视面积大约有14.9英寸左右,这也是为什么LCD看起来要比同样尺寸CRT更大一些的原因。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功能主要是有一个背光的光源,这个光源的亮度决定整台LCD的画面亮度及色彩的饱和度。理论上来说,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是越高越好,亮度的测量单位为cd/m2(每公尺平方烛光),也叫NIT流明。目前TFT屏幕的亮度大部分都是从150Nits开始起步,通常情况下200Nits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画面。对比度也就是黑与白两种色彩不同层次的对比测量度。对比度120:1时就可以显示生动、丰富的色彩(因为人眼可分辨的对比度约在100:1左右),对比率高达300:1时便可以支持各阶度的颜色。目前大多数LCD显示器的对比度都在100:1~300:1左右。目前还没有一套公正的标准值来衡量亮度与对比的反差值,所以购买LCD全靠一双锐利的眼睛。

  测量反应速度的时间单位是毫秒(ms),指的是象素由亮转暗并由暗转两所需的时间。这个数值越小越好,数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目前主流LCD的反应速度都在25ms以上,在一般商业用途中(例如字处理或文本处理)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因为此类用途不必太在意LCD的反应时间。而如果是用来玩游戏、观看VCD/ DVD等全屏高速动态影象时,反应时间就尤其重要了,如果反应时间较长的话,画面就会出现拖尾、残影等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LCD显示器在玩QUAKE3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尾现象,在画面高速更新时尤其明显。而CRT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因为CRT的反应时间只有1ms,是绝对不会出现拖尾现象的。

 

  说到色彩,LCD也比不上CRT,从理论上讲,CRT可显示的色彩跟电视机一样为无限。而LCD只能显示大约26万种颜色,绝大部分产品都宣称能够显示1677万色(16777216色,32位),但实际上都是通过抖动算法(dithering)来实现的,与真正的32位色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色彩的表现力和过渡方面仍然不及传统CRT。同样的道理,LCD在表现灰度方面的能力也不如CRT。大家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比较一下:找一台17英寸特丽珑显像管的显示器,再摆一台15寸LCD,同时显示一幅1677万色的图象。CRT显示出来的画面十分鲜艳,而LCD则显得有些“假”,虽然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但看着就是没有那台珑管的CRT舒服。

  

  先说CRT,目前绝大部分家用级CRT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聚焦、汇聚、呼吸效应等方面的问题,这与厂家的技术工艺是分不开的。如果生产厂家设计的相关控制电路不够先进,就很容易出现前面所说的那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都是特丽珑显像管,SONY原厂生产的显示器和其他一些厂家所生产的显示器表现截然不同的原因。而LCD则完全没有聚焦等问题,因为它根本就不需要聚焦。不过在线形与非线形失真等问题,LCD也有可能会出现,只不过CRT更容易出现罢了。

  

  CRT都宣称自己通过了“TCOXX”认证,以表明其辐射之低,对人体危害之小,但辐射无论怎么小,也是一定会有的。而LCD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根本不存在任何辐射,所以LCD往往都标明自己“零辐射”等字样。在体积方面,CRT的深度约等于它的对角线长度,也就是说,CRT的显示面积越大,它的体积也越大,往往占据了用户们大量桌面空间。而LCD无论是15寸的还是19寸的,其厚度都只有几厘米或十几厘米,甚至可以挂在墙上,这是CRT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总结一下

优点:

1、响应时间优秀,CRT响应时间远小于1MS,即使是目前响应时间最快的电竞显示器也无法媲美,使用CRT显示器几乎可以体验“指哪打哪”的感受。

2、不受所谓“最佳分辨率”的束缚,可以更自由的调节分辨率并获得较好的视觉感受

3、不存在可视角度的视觉偏差问题

缺点:太明显了

1、尺寸太大,面对更加轻薄的产品谁能不心动,用在手持设备那是基本不可能

2、辐射问题,虽然辐射很小,但是用户可不这么想

3、太耐用了,不符合现在市场行情

4、客观看待,lcd取代crt是必然,就像马上lcd被oled取代一样,浮世万千、万物更迭,看似再寻常不过的变化,实则背后都遵循着相应的法则。好比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在我们经历了LCD替代CRT的时代以后,如今OLED的崛起,传统LCD的弊端也在不断显现,当问题不断沉淀,量变达到临界点便会引起质变,旧的终将离去,新的美好总会到来。

标签: 二极管gf1m智能液晶lcd显示温度变送器dv开关量变送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