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
1. 可编程控制器有如下突出特点和优点: 。 (A)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B)响应速度快,适合高速场合; (C)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D)扩展方便,组合灵活; (E)功能完善; (F)可变控制程序,灵活性好。 2. 关于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计数器的正确描述如下: 。 (A)所有计数器都有电池后备,当电源中断时,计数器的当前值仍然保持不变。 (B)有计数输入、复位输入、移位输入三个输入端,且复位端优先;
(C)如果满足复位输入条件,则计数器复位。具体操作是断开相应的常开触点,关闭常闭触点,清除计数器当前值寄存器内容;
(D)在不符合复位条件的情况下,每次检测到计数输入的上升边缘,计数器计数。 3. 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移位寄存器的编号 确定。 (A)移位寄存器的第一个辅助继电器编号; (B)构成移位寄存器末位辅助继电器的编号; (C)构成移位寄存器中位辅助继电器的编号; (D)构成移位寄存器第二辅助继电器的编号;
4. 可编程控制器(PLC)微型计算机(MC)与以下特点相比: 。 (A)PLC抗干扰性能比MC高; (B)PLC编程比MC简单; (C)PLC输入/输出响应比MC快; (D)PLC比MC易于维修; 5. 下面关于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编程规则描述正确: 。 (A)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分支上;
(B)几个并联电路串联时,应将接触较少的并联电路放在梯形图的最左侧。 (C)触点可以画在水平线或垂直分支上; (D)接触点只能放在线圈左侧,线圈直接连接到右母线。
6. 关于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正确描述如下: 。 (A)属于模块结构; (B)CPU采用8051单片机芯片; (C)基本单元I/O点数≤60; (D)程序存储容量为1000步
7. F1-40ER指的是 。
(A)F一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B)输入/输出点之和为40; (C)属于基本单位; (D)继电器输出模式。 8. 关于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正确描述如下: 。 (A)继电器输出模式属于有触点的输出模式,触点接通断开有机械延迟;
(B)晶体管输出模式和晶闸管输出模式为无触点输出模式,可用于开关频率高的场合;
(C)直流负载电路只能用于继电器输出和晶体管输出; (D)晶闸管输出可用于交流负载回路 。
9. 下面关于F对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定时器的正确描述如下: 。 (A)它提供4~8对常开常闭触点用于编程;
(B)每个定时器有一个设定值寄存器、一个当前值寄存器和一个用来存储其对应触点状态的映象寄存器;
(C)其功能类似于电气系统中的通电延迟时间继电器;
(D)0.1s定时器和0.01s定时器,定时精度不同,定时范围也不同。 10. 哪些硬件措施可以提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 (A)主要部件采用导电性好、导磁性好的材料进行屏蔽; (B)设置警戒时钟WDT ;
(C)微处理器和I/O光电隔离措施用于电路之间。
(D)微处理器是核心部件所需的 5V采用多级滤波器和集成电压调节器调节电源。 11. 关于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主控指令(MC)/主控恢复指令(MCR),下面描述正确的有: 。
(A)MC在相同的控制条件下,多路输出指出公共串联触点; (B)所有辅助继电器的目标元素(M);
(C)执行新的主控指令时,上一个主控指令会自动复位;
(D)梯形图中有几个MC有几个相应的指令。MCR指令。
12. F在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中,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编号范围,使用这些编号 进制编码。
(A)二; (B)十; (C)八; (D)十六
13. 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
(A)确定控制对象和控制范围; (B)选择可编程控制器的型号; (C)硬件和程序设计; (D)总装调试
14. 关于可编程控制器制器接地处理的正确描述: 。 (A)接地点应与动力设备(如电机)的接地点分开; (B)接地电阻应尽可能大;
(C)其他与可编程控制器相关的设备也应可靠接地; (D)尽量与其他设备串联
15. 与继电器控制器相比,可编程控制器: 。 (A)组件不同; (B)不同的触点数; (C)实施控制的方法不同; (D)工作方式相同。 16. 关于输出继电器的正确描述如下: 。 (A)它只能由外部信号驱动; (B)它只能由程序内的指令驱动;
(C)输出继电器根据负载类型和用户要求有三种输出方式; (D)无论采用何种输出方式,都只能连接或断开负载回路。 17. 根据: 。
(A)梯形图程序; (B)输入端子信号的突然变化; (C)输入图像寄存器内容; (D)元件图像寄存器的输出和内容
18. 关于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功能指令,以下描述正确: 。 (A)功能指令由驱动输入、设置线圈和执行线圈组成。 (B)执行时间由执行线圈所需的执行时间确定。 (C)随着功能指令的不同,设置线圈设置条件的含义也不同。
(D)功能指令完成的功能内容由其设置线圈后的K号定义。 19. 关于F1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内部存储器,以下描述正确: 。 (A)手册中列出的存储器的形式和容量是指用户程序和数据存储器; (B)PLC内部存储器包括系统程序存储器、用户程序和数据存储器; (C)用户编制的梯形图控制程序存储在系统程序存储器中。 (D)用户编制的梯形图控制程序存储在用户程序和数据存储器中。 20. 选择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输入模块: 。 (A)输入模块的电压等级由现场设备与模块之间的距离选择;
(B)一般远距离设备选用低压模块,节能;
(C)高密度输入模块取决于输入电压和环境温度,同时接通点数一般不得超过60%。
(D)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还必须考虑门槛电平的大小。门槛电平值越大,可编程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越强,传输距离越远。
二、简答题
1. 可编程控制器能实现哪些具体功能?
2. 哪些硬件措施主要用于提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3.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4. 如何估计控制系统所需的内存? 5. 简要介绍了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单元的硬件组成。
6. 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7. 可编程控制器有哪三种输出方式,各适合何种应用场合?
8. 在设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时,估计输入/输出总点的总原则是什么? 9. 扫描周期可编程控制器分为三个阶段,各完成哪些任务? 10. 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存储器包括哪两部分,每个存储器的内容是什么? 11. 使用简单的编程器画 F1-20P-E 键入用户程序的键操作流程。
三、填空题
1.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单元I/O当点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 连接扩展单元以增加系统I/O点数。
2. 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CPU有: 、 、 。
3. 微处理器和可编程控制器I/O之间采用 有效隔离措施 I/O 为了减少故障和误动作,间电联系。
4.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可编程控制器,但其工作模式与微机大不相同。微机是一种 工作方法;和PLC 在一种 在工作模式中。 5. 可编程控制器 它只能由外部信号驱动,不能由程序中的指令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