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cmos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_MOS管设计知识:传输管TG的原理及组合逻辑延时分析

2c6dbce9de265a89bc4d6c858944b966.gif

MOS,现场效应管,四端设备,S、D、G、B四个端口可以实现开关的逻辑状态,进而实现基本的逻辑门。NMOS和PMOS对偶特征明显:NMOS高电平开启(默认为增强型,采用硅栅自对准工艺,这里不涉及耗尽型设备),PMOS低电平打开。在忽略方向的情况下,采用共S极接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张图是Vds随Vgs用于描述开关特性的变化。这一原理通常是基于以下逻辑分析。

第二张图是Ids随Vds用来描述变化的简图MOS静态特性。

MOS静态特征由线性区和饱和区两个区域决定。

前者通常是动态功耗的主要原因,后者是静态电压振幅的决定性因素。

线性区有:Id=μCoxW/L[(Vgs-Vth)Vds-1/2Vds^2]

饱和区有:Id=1/2μCoxW/L(Vgs-Vth)^2

后面的MOS该装置通常根据这两个区域的电气特性来分析整体电气特性。电压振幅、面积、噪声容量、功耗和延迟基本上来自该区域的原理。

2、CMOS电路及其改进

(1)最基本的CMOS电路--反相器

这是反相器的地图草图和电路草图,用来描述反相器的地图位置和逻辑关系。

反相器的功能非常简单,即Vout输出为Vin的反向。

功耗:PMOS和NMOS静态不同时导通,即无静态功耗。NMOS和PMOS延迟关闭,有动态功耗。

从电压摆幅上看:NMOS可以将Vout拉到L0(逻辑0),PMOS可以将Vout拉到L1、能保证全电压摆幅。

从面积上看:PMOS和NMOS每一个,标准的CMOS面积,其他电路的面积以其为参考。

从噪声容:CMOS对其他电路进行标准噪声容量比较。

从延迟的角度取决于MOS管道工艺也是其他电路延迟的参考。

小知识:定义噪声容量

图中g代表斜率,两个噪声容量一般相等,一些特殊设计需要不对称的噪声容量。可以看出,噪声容量越大,反相器变化越快,响应速度越快。

(2)与门和或门CMOS实现

使用CMOS实现逻辑,需要的理解上拉网络和下拉网络:

上拉网络:标准CMOS中采用PMOS组成上拉网络,负责实现L1的电压。

下拉网络:标准CMOS中采用NMOS形成下拉网络,负责实现L0的电压。

CMOS在中间,通过上拉网络和下拉网络的相互排斥,确保静态下没有直接电流,即上拉网络和下拉网络的导向状态总是相反的。这意味着上拉网络和下拉网络之间存在对偶关系——串联并联。

再次关注网络的导通关系:

串联的NMOS两个输入都需要L1.输出可以完成下拉L0,即Y=AB,不完全和逻辑。

并联的PMOS两个输入都需要L0.输出不能完成下拉L0,即Y=A B,不完整或逻辑。

所以,CMOS逻辑和或逻辑如下:

由于以NMOS作为串并联参考,构建的逻辑需要取非。

与反相器相比,这主要是为了扩展N网络和P网络,这是后来的改进和CMOS与其他电路组合的基础。

由于空间问题,这里不再详细描述电路的特性,而是补充了风扇和延迟之间的关系。

以非门为例:

A连的MOS(暂称MA)有源区S不接地,即Vs被抬高(在Vb=0)。Vth它会变得更高,导致所需的时间增加,延迟增加。这是风扇进入2的状态。一般来说,风扇进入不应超过4,否则延迟会迅速增加。

(3)CMOS改进

CMOS改进方针是减少或消除PMOS,主要思路如下:

使用电阻(或类似电阻功能的设备,如恒通MOS管)替代PMOS。问题:下拉时有比电路,需要设计管道尺寸,保证达到L0的电压要求。

使用差分信号驱动NMOS代替PMOS。问题:会有一组反相器和原始反相器PMOS相当的NMOS。

3??使用DCVSL结构实现CMOS。有比电路需要在动态过程中设计PMOS的尺寸。

前两种更容易理解,但没有解释太多,主要关注第三种结构DCVSL实现原理。

DCVSL,全名差分级联电压开关逻辑使用两个PMOS两个对偶互斥输入NMOS实现逻辑功能,使用少量PMOS支持差分输出的优点。

这就是DCVSL以下两个N网络输出的结构是通过以上两个相互排斥的信号PMOS加强输出的稳定性。基本原理是以下两个N网络总是有一个导通,输出L0,L使以上两个PMOS一个导通,另一个导通,抬高PMOS输入关闭,实现信号稳定。稳态的过程是有比电路,有稳定延迟。

该电路直接使用差分信号输入上拉网络NMOS结构(即第二种思维)的区别在于不需要承受上拉NMOS电压摆幅损失。

3、TG及其改进

(1)传输管道逻辑

传动管与传动门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全电压摆幅,实现的逻辑功能是一致的。

可以看出,传输管的逻辑关系仍然是串联和并联的,串联、并联或需要使用保护电路来防止悬挂。输出逻辑与输入信号有关,可作为可编程电路的单元。

(2)TG逻辑的改进

TG逻辑的改进仍然专注于消除PMOS。根据反向输入NMOS等于PMOS如上图3所示3中的结构,可以PMOS替换。可见传输管不能无损传输,信号需要用反相器恢复稳定。

4、动态电路

静态电路需要保持上下拉电路相互排斥,存在动态损失。

动态电路的理念是使用时钟信号来确保上下电路相互排斥,这样只需要一个网络就可以实现目标功能。图为下拉N网络的电路,也可通过上拉P网络实现。两者的级联要求只是对偶,可以间隔连接。这是动态电路级联的形式PN连接。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多米诺电路,即在同N或同P之间使用反相器,以确保动态电路预充正确。

下面说明动态电路的工作模式:

预充-求值

在CLK=0时,P导通,输出预充到1;

在CLK=1时,N导通,读取N网络的导通状态,值为0或1;

逻辑输出在预充求值完成后实现。

问题:求值时输入不能改变,否则会有逻辑x,这意味着动态电路多与时序电路联合使用,形成流水线。

问题:电容存储电荷实现电平损耗,需要CLK不断刷新。

动态电路优化:

一级动态电路CLK需要P和N两个MOS对于二级动态电路,预充时已知某个信号为0(多米诺为0,PN如果输入逻辑如果输入逻辑证网络关闭,则可以节省网络控制MOS管。

5.组合逻辑分析

(1)电压摆幅

电平需要能够维持L1和L0两个状态区间内,一旦混乱,就会出现逻辑错误。一般来说,可以使用电平恢复电路维持电压(一个反相器与PMOS构成的电平恢复)。需要添加长逻辑链BUFF维持电压(这在传输管道中尤为重要)。

(2)逻辑延迟

本部分分析了组合电路的延迟,采用标准估算方法(软件可以测量,但设计需要估值),专业词汇称为逻辑努力。

延迟标准反相器链T=tp0 tp0*f,其中tp0是空载延时,f是扇出。f=Cout/Cin,串联同尺寸的反相器时,f=1,并联时f=N,N下一级并联的数量。常用术语FO4是扇出为4的设计。

对于反相器,需要使用具体的计算来获得比例。使用反相器链f=F^(1/N)优化规则。

基于反相器链,可以推导CMOS门链延迟:

反相器常用P:N的W/L为2:1(综合面积、速度、噪声、功耗考虑值)。在此基础上,可以推出相同最优尺寸的非门尺寸为2:2:2:2,或者非门尺寸为4:4:1:1。计算原则是串联翻倍并联的最佳尺寸等效规则。

然后是CMOS门的延时:d=p gh,p为基准延时tp0的倍数,g为电学而努力,h为逻辑而努力。

以非门为例,得出以下参数:

p=(等效两个理想反相器),g=4/3(A=2 2,B=2 2),h=Cout/Cin(单链,如果有分支,加B参数,即下一级负载数)。

优化方法也是一样的,使得f=F^(1/N),实现最优延时。f=gh,F=GBH,大写是连乘小写。

6、存器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画图,大致解释锁存器的结构:

类似于时钟控制开关(通常使用传输门作为开关),时钟打开开关时读取数据,关闭时锁定数据。输出数据通过时钟信号与输入隔离(理想半周期)。

7、触发器

由两个锁存器和中间一个存储单元(一般是首尾相连的反相器)组成。锁存器的锁存时间相反,输入端锁存器打开时存入数据,锁存时读出数据。与锁存器整个时钟周期都在锁存依靠电平不同,触发器依靠时钟的上升和下降实现数据的存储,且输出整个时钟周期不发生改变。

8.时序逻辑分析

建立时间:数据需要提前时钟沿,

保持时间:数据需要在时钟到达后保持时间。

传输时间:数据从存储单元传输到输出所需的时间。

具体的分析是复杂的,但是基本的原理是清晰的。建立时间是为了保证数据能够存入存储单元。保持时间是保证数据能度过时钟触发所需的延时。传输时间是保证存储单元数据能够传输到输出。

具体的时序分析是很复杂的,需要考虑许多参数,如时钟的抖动和歪斜。一般这些参数都是计算好的,使用者只需根据计算值设计相应的满足条件即可。基本的修改方法是:

对于关键路径,建立时间不足降低时钟频率,保持时间不足加BUFF。

至于如何修改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那是电路结构的问题,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电路。常用的电路结构为C^2MOS结构,即将时钟和反相器组合成的MOS时序电路,有兴趣可以查一下。这个结构可以和多米诺组成流水线的结构。

9、功能模块

加法器、乘法器、多路选择器、移位寄存器、存储器等具有特定逻辑功能的电路所需的是逻辑设计,学习过数字电路的都不会陌生(存储器就是基于存储单元的读写DRAM和基于电容的SRAM),这里已经到了module层次了。这个层次的设计已经可以使用verilog快捷的实现了。优化也可以基于verilog来调试优化每个门的位置和数量。

10、总结

本文从MOS管开始,基本详细地介绍了CMOS的原理,传输管TG的原理、动态电路的结构、组合逻辑延时的分析,简略地介绍了锁存器、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的分析,联系到了模块层次的数字电路设计,粗浅地介绍了数字电路设计的各个层次,为以后提高数字电路设计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标签: 电容决定延时时间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