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一、针孔成像原理 摄影师必备的最有价值的设备是相机。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都要利用针孔成像的原理拍照。 当来自景物的反射或来自发光体的光通过一个小孔时,会在与景物或发光体相对应的相反方向的某个位置形成倒像。如果将毛玻璃板放在这个合适的位置,焦点落在玻璃板上的图像会非常清晰。这就是针孔成像的原理。针孔成像的原理是中国古代科学家首先发现和阐述的。战国时期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墨子在他的作品《墨经》中清楚地记录和阐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 这一原则被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西方画家用来画光画,直接促进了摄影的发明。相机成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在针孔位置更换镜头,在焦点位置放置感光胶片或电子磁盘,记录图像。
相机镜头成像和针孔成像的区别 (1)针孔大小直接影响通光量,针孔大时图像变虚,针孔小,无法获得足够的光线; (2)镜头利用光的折射原理,通过凸透镜效果聚光获得摄影所需的光量; (3)镜头可以将景物图像聚集在焦点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2、相机的基本结构 一般相机由机身、镜头、快门、对焦系统、图像存储装置等组成。
(一),镜头 镜头的作用:在焦点平面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镜头位于相机的前部,和暗箱相连,有的可以拆换,有的是固定在相机上的。
1.镜头结构 现代相机的镜头通常由多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凹透镜主要用于校正镜头成像中的图像差异和其他缺陷,而整个镜头是一个可以聚焦在焦点平面上的凸透镜。 减少光反射。由非球形镜头制成的镜头也可以将传统的圆形镜头从镜头旁边射入光线,提高成像质量。 为了克服镜头本身光损失的缺点,相机镜面通常增加一层涂层,镜头镜面的涂层过程:在镜面上涂一层或多层薄膜,减少光反射,削弱光反射引起的光晕现象,大大提高图像质量。 还有一些镜头使用非球形镜头来提高成像质量。传统的圆形镜头从镜头旁边射入的光线并不像从镜头中央射入的光线那样直接到达同一焦点平面。这一缺点被称为球形折射差。它可以导致图像不清晰,明暗对比度不够令人羡慕,影响流光。使用非球形镜头可以消除折射差,大大提高成像质量。
2.镜头成像的原理 镜头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聚光成像的原理。 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对象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从镜头中心到图像之间的距离称为图像距离。 物距和像距相互制约:物距远则像距近,物距近则像距远。这就是物与像的对应关系——共轭关系。
3.镜头焦距 焦点,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通过镜头的折射聚集在镜头主轴上,这是焦点。 焦距,从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焦距的长度通常用于单位mm(mm)说英语 f 表示焦距。镜头焦距的长度影响其成像的大小。在同一距离拍摄时,长焦距镜头成像大,短焦距成像小。 镜头的焦距通常标记在镜头前,例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80mm(常用变焦镜头),75-300mm(长焦镜头)等。
4.镜头的直径和光圈系数 光圈-根据外部光变化调整通光孔尺寸的装置。 随着光圈的开大或缩小,通光孔大小在相应的改变,这种可变的口径称作相对口径。 光圈系数用f系数表示焦距与镜头相对直径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f系数=焦距:相对口径。 f系数标法为: 1.2(或1.4) 2 2.8 4 5.6 8 11 16 22 光圈的两重作用:①控制曝光量。②控制景深范围。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flash动画:模拟检测光圈系数 光圈系数的特点 (1)光圈系数的数字大小与镜头相对口径的大小成反比。 光圈系数越大,实际口径越小,通光量越小;数字越小,实际口径越大,通光量越大。 (2)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差一倍。 f/2.8的通光量为f/4的两倍,为f/5.6的4倍。 (3)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2倍的关系。 镜头的光圈系数标记在镜头的光圈调节环上。
5.镜头的视角和焦距 镜头和人眼一样,有一定的视角,叫做视角。 视角的大小,取决于镜头焦距的长短和所拍摄底片的大小。 镜头焦距长,视角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镜头视角的测量方法:当镜头与底片保持焦点距离时,从镜头中心到底片对角线的两端,形成的夹角是镜头的视角。
摄影镜头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特殊用途、特殊设计镜头,结构不同。
标准镜头 镜头焦距和感光面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所拍摄到的影像最接近人眼正常视觉效果,没有明显的变形现象。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等于感光面(底片,CCD或CMOS) 镜头的对角线长度。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0mm,根据底片画幅,120中幅相机的标准镜头为75~110mm。
长焦距镜头 镜头焦距比感光面(胶片)对角线长,视角小于人眼正常视角,拍摄的图像比人眼看到的要小。
广角镜头
镜头焦距比感光面(胶片)对角线短,视角大于人眼正常视角,拍摄的画面比人眼能看到的要大。
焦距小于标准镜头的称广角镜头,而大于标准镜头的称远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和望远镜头都属于远镜头。 广角镜头可以近距离拍摄大场景,使用大光圈可以获得更大的清晰范围,可以夸大空间夸大空间的深度镜头拍摄有利于突出前景,但近距离变形也相对严重,应注意背景处理,防止过度夸张变形造成新闻扭曲。 在135相机中,中焦、长焦和望远镜头为50mm镜头为标准镜头,按焦距长度划分。中焦镜头有75mm、90mm、135mm等,常用于拍摄人像,所以又称人像镜头。长焦和望远镜头用于远距离拍摄,长焦和望远镜头常用于拍摄突出主体的局部特写照片,以免惊动被摄人,捕捉自然生动的形象。 与固定焦距镜头相比,变焦镜头可以在预定范围内灵活拉近或推远被摄物体,因此变焦镜头是大多数摄影师摄影包中的常见物品。 变焦镜头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变焦镜头的光圈会随着焦距的变化而变化,大光圈的变焦镜头一般价格不低。例如,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是80mm到200mm,当镜头焦距为80时mm最大的光圈是f当焦距拉长到200mm当最大光圈下降到时,f/5.6。在光线不足、特别是室内拍摄的时候,配备有f/2.8光圈镜头比较安全。 此外,变焦镜头内镜头的组合比定焦镜头复杂,需要特别小心维护,定期检查成像清晰度。 在新闻摄影中,有时需要拍摄昆虫、邮票、钻石等小物体,微距镜头可以拍摄与原物大小相等或大于原物的图像。 镜头分类的基础之一是胶片对角线长度与镜头焦距长度的关系。 135相机使用的胶片画幅为24×36mm,对角线长43mm,标准镜头焦距约43mm; 120相机使用60×图片60mm时,底片对角线长79.2mm,标准镜头焦距约80mm。 135摄像头,24mm焦距广角镜头,视角84度;35mm焦距广角镜头,视角63度;(标准镜头视角约50度;)135mm焦距长焦镜头,视角18度;300mm焦距视角只有8度。
(二)快门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快门的功能:控制光在传感器上的停留时间。对于动体摄影,它仍然被用来捕捉动态,使动体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时间,即曝光时间,单位为秒。 快门速度标法:B,1、2(1/2)、4(1/4)、8(1/8)、15、30、60、1250、2500、1000(1/2000)... 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快门打开时间越长,胶片曝光越多; 打开时间越短,胶片接收的曝光率越少。相邻两级快门速度的曝光率相差一倍。 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以此类推。
B门,用于长时间曝光,按住打开,松手关闭。 A门,自动快门选择。 P门,程序自动,即根据程序设置自动选择快门和光圈。 快门分类: 根据快门的结构和操作模式,相机快门可分为机械、电子和程序。1、 机械快门:包括镜间快门和焦平快门, 镜间快门-位于镜头中间,光圈前一般由3-5片薄港片组成,可同时开合,曝光时间可通过开合速度控制。 其优点:不受闪光同步的限制,使用任何级别的快门速度都可以同时曝光整个胶片图片;拍摄动体不会变形。 缺点:最高速度不能达到很高,一般不超过1/1000秒。由于机械的限制,镜间快门的一般速度不能达到很高;当使用大光圈和高速曝光组合时,实际通光量减少。
焦平快门-(窗帘快门)位于焦点平面上,靠近传感器前面。它由不透明的窗帘或金属窗帘组成,通过窗帘之间裂缝的大小变化 控制曝光时间。 焦平快门的优点: 它可以达到更高的快门速度,一般超过1/1000秒,最高超过1/1万秒。它可以用来捕捉高速运动的物体,如子弹穿过玻璃的瞬间。 焦平快门的缺点: 首先,当使用高速快门时,它会使动体图像变形;闪光连接的快门速度有一定的限制,不能达到高闪光同步速度,光敏不均匀。2、 电子快门 快门速度由电子线控制。通常有两种: 一是由机械快门和电子快门延迟器组成,其曝光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即不是每一级快门都能自动控制; 二是全电子快门,各级快门速度可由电子线路控制。 根据测光系统提供的光量值,电子快门的电子线路与测光系统相连,自动调节快门速度。3.程序快门-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按一定程序排列,结构简单便宜,但曝光组合不能根据拍摄需要任意调整。
(三)对焦系统 被拍摄的场景有时远,有时近。为了使被拍摄的场景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图像,有必要根据被拍摄场景的距离调整镜头与感光片之间的距离,即对焦或测距。 镜头上有一个调焦环,可以通过转动调焦环来改变镜头中心与感光片的距离。 镜头调焦环常用米(m)和英尺(ft)两种标准。∞表“无限远”,micro ['maikrəu]表示微距对焦。 相机的对焦系统有多种类型:连动测距式、反光式、候补磨砂玻璃测距式、自动测距式等。 一般自动相机上都有自动对焦系统,对焦准确后,镜头的聚焦系统就会接到信号。如果是对准单个被摄体或者被摄体都在一个平面内的时候,拍出的照片就是清晰的。 在拍摄体育比赛的时候,由于被摄对象位置不断变换,有的照相机配置的自动对焦装备可以锁定某个对象进行跟踪拍摄。还有的相机具有眼控对焦功能,根据拍摄者的眼睛在取景器上所观测的位置,确定测距点和景深。 有时候摄影记者需要在光线极弱或全黑的环境下拍摄,如果你的相机有红外线对焦功能,就可以对准目标,配合红外线胶片和闪光灯,固定好相机,就能拍出清晰、曝光正确的照片。 虽然用自动对焦系统能拍出更多清晰的照片。但是摄影记者需要像使用手动对焦一样有耐心,能够得心应手调节自己的相机,根据拍摄情况及时改变对焦模式,抓取到精彩的瞬间。(四)取景器 使拍摄者能看到他所拍照片所包括的影物范围。 取景器的作用: 一是观察被拍摄景物;二是用于界定拍摄景物的范围;三是用来确定对景物的取舍和安排画面的布局。 现代相机的取景器种类: 1,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器 2,单镜头反光平视取景器 3,框式平视取景器 4,光学直透式取景器(五)卷片装置 卷片装置的作用:把装在相机内的胶卷一张一张地依次拍摄。 主要有扳把式、摇把式、旋钮式、电动输片式等。 数码相机没有此类装置。(六)暗箱和机身 暗箱是用来连接镜头和机身的部分,本身不透光,并能起到将镜头的光线和其他外界光线隔开的作用。现代相机多以镜头筒代替暗箱,其伸缩均在镜头筒内完成。(七)其他装置 1、闪光连动装置。其作用是使闪光与快门连动。有连线式和插座式两种。 2、自拍装置 自拍装置的作用:一是在无人帮助时,可让相机自动为你拍摄;二是在长时间曝光时,可用自拍功能保证开闭快门时相机的稳定。 自拍装置,有的相机设在机身外面,现代相机的自拍功能设在相机内。 3,测光装置 测光装置由光电测光器与曝光计算器结合而成,有外置式和内藏式两种。
第二节 现代照相机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照相机根据底片画幅大小可分为135相机、120单镜头反光相机、专业大画幅相机;根据感光材料不同可分为传统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也称数字相机);根据取景方式可分为旁轴取景式相机和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单镜头反光式相机的取景方式,光线从镜头进来,然后经过头顶上的棱镜折射进入取景窗(或LCD),取得物像进行观察拍摄。单反相机是比传统旁轴相机和数码相机技术含量和性能都要高一个层次的相机,目前高端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都采用了可更换镜头式的单反机身设计。由于摄影记者的相机必须性能良好、坚固耐用,能长时间工作,同时又要轻便灵巧,最好能够适应不同的拍摄环境,因此新闻摄影中常用的是135单反相机,如果需要高精度照片,摄影记者有时会使用120单反相机拍摄,如画报社的记者。
一、135相机 135相机又称35毫米小型相机,因使用135底片而得名。是摄影记者最常用的相机。 135相机的特点 优点:
(1)体积较小,分量较轻,便于携带; (2)所用胶卷为画幅36毫米X24毫米的135底片,常用的可装36张胶片,省去换片时间; (3)现代135相机多配有多种可置换镜头,从广角、中焦、长焦到各种变焦一应俱全,可根据不同拍摄需要随时更换; (4)相对其他类型相机,135相机的镜头有效口径大,感光力强,对不同光线适应能力强;在光线较暗又不能或不准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仍能拍摄;又能记录自然光线特有的气氛和效果,这方面也满足了新闻摄影的特殊要求。 (5)135相机多采用焦平面快门,最高速度可达数千分之一秒,能满足新闻摄影拍摄高速动体的特殊需要。
缺点: (1)焦平面快门带来的闪光同步速度的限制,在使用闪光灯时不能达到很高的快门速度; (2)在拍摄高速动体时,如快门速度过高,会出现影像变形现象。 摄影记者一般使用135单镜头反光相机。 135相机分手动相机和自动相机两种,摄影记者使用的135相机一般都同时有自动和手动功能,可以根据拍摄需要进行模式调整。
二、120单镜头反光相机 120相机使用120底片,其画幅包括有60毫米X60毫米、60X45毫米、60x70毫米、60X90毫米等多种。 由于其底片画幅大,所拍底片放大到较大尺寸,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照片。 画报社记者、广告摄影和其他需拍大底片的摄影工作者,多用120单反相机。 优点:
(1)与120双镜头反光相机相比,单镜头既用作取景、测距,又用作拍摄,没有视差现象。 (2)现代120单反相机也有各种不同焦距的镜头,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拍摄需要。 (3)有可置换后背的特点。在不同后背里装有不同的胶卷。如拍摄时需换用不同胶卷,换后背即可,十分方便。 缺点:机身和镜头体积较大,分量较重,携带不便。快门震动大。
三、全自动相机 全自动相机有高、低两个档次。低档次的全自动相机俗称“傻瓜”相机。其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是按一定程序排列好的,当调好胶片感光度后,照相机就能根据被摄景物的亮度自动选择曝光组合曝光。常用的全自动相机是135相机。 低档全自动相机的缺点是照相机只对应一组组合,无法根据需要调整光圈或快门。许多摄影记者习惯随身带着一个小型全自动相机,遇到突发瞬间可以迅速反应,十分方便。在获得新闻摄影比赛突发新闻大奖的照片,不乏用全自动相机获得的精彩瞬间。 高档全自动相机用继承电路来控制曝光和测距,又成为“智能型”相机。即具备自动功能,又具备手动功能,充分发挥拍摄者的主观能动性。
四、大型专业相机 有固定拍摄某种大画幅感光片的大型相机和可以拍摄多种尺寸大画幅感光片的大型相机两种。 根据使用感光片的尺寸不同,大型专业相机有8”X10”、 4”X5”相机,可拍摄超宽幅画面的全景相机,以及可使用多种规格感光片的大型相机等。
五、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也叫数字式相机,是数字技术与照相机原理相结合的产物。 数码相机采用电子耦合器(CCD)作为图像传感器,把光线转变为电荷(光电转换),再通过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经压缩后,储存在相机内的存储器或储存卡上。 数码相机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传输等部件,采用数字化存取模式,可在电脑上直接处理,是光、电、机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 数码相机有专业型和民用普及型两大类。 高档专业型数码相机既保留了传统单反相机的摄影功能的多样性,又增添了数码相机的一系列新功能。 专业型数码相机的特点:综合性、多功能,成像质量高,传输快捷,操作简便等。 普及型数码相机的像素正以每6个月左右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发展。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不同点 1)存储影像的介质不同。传统摄影是将影像以化学方法记录在以卤化银为主要光敏物质的感光片上;数码摄影则采用数字方式将影像信息存储在数字存储器或存储卡上。 2)图像的呈现方式不同。传统摄影需对拍得得感光片进行冲洗、印放处理,才能呈现出自然景物的影像;数码相机拍得的影像可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影调调整、构图、合成、剪贴),处理后的影像可直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或直接进行传真。 3)图像质量上的差异。传统的感光片记录的影像质量高于目前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影像的质量。数码影像要达到传统摄影的影像质量,必须达到200万象素以上的分辨率。(完全达到胶片的分辨率,应是3700万象素以上)。2007年,哈苏H3D-39II ——3900万像素,影像传感器尺寸是48x36 mm ,也就是常说的120画幅。 售价为3,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7,8000元)。 4)从传递方式来看,数码影像传递方便快捷,保真度高。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可直接通过电脑网络及时传送。省去传统摄影必需的冲洗处理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 数码相机还具有即时显示拍摄结果的功能,可根据拍摄所得影像,及时调整拍摄方式(感光度、白平衡、清晰度、颜色亮度等),提高拍摄的成功率,还可以把不好的影像删去,提高存储器(卡)的利用率。 从总体看,数码相机还不如传统相机那麽完善,尤其是普及型数码相机,有的拍摄时滞较长。因为数码相机需经光传感器读取景物影像信息,然后才自动调整光圈、快门,还需自动聚焦,有时还要闪光。
CCD——CCD是数字相机用来感测光线,取代银盐成像的组件,对于数字相机而言,CCD的地位便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卷(底片),会影响最后的相片之分辨率及品质。CCD的面积越大,解析度就越高。 CCD的制作技术对数字相机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制作CCD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到现在为止,CCD仍然是数字相机发展的最大阻碍。 影响数码相机和数码影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CCD辨析率、影像处理模块的辨析率和色彩还原性、镜头质量和影像存储格式等。 CCD大致上分为Digital CCD和Video CCD两种。 大部份可以与电视机连接的数字相机都采用Video CCD,但是拍摄的影像大多会有锯齿或模糊的效果。尤其是当拍摄的物体正在移动时,情况更为严重。 反之,Digital CCD影像质量较好,如果要求高质量和丰满色调的话,那就最好选择解析度较高和采用Digital CCD的机种。 影像处理模块——是数字相机中用来分辨和解读CCD所传来资料的一组器件。它能够改善影像质量和减少色差,使照片还原的感觉更自然。 影像储存——数字相机一般采用PCMCIA接口的存储卡来记录拍摄的影像,然后将记忆卡中的相片移转到计算机中。PCMCIA Card 是一种用于携带式计算机的扩充卡,目前,它较正式的名称是 PC 卡。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SM、记忆棒和小硬盘。
第三节 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附件一、镜头的种类与性能
(一)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 广角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因而可以拍摄更大范围的画面。 广角镜头的视角可达70度到90度,超广角镜头的视角超过100度,鱼眼镜头的视角大约为180度。 视角越大的镜头焦距越短。135相机的广角镜头,焦距有35毫米、28毫米、24毫米、20毫米等;超广角镜头,焦距有17、14毫米等;焦距为7.5毫米的鱼眼镜头,视角约为180度。 广角镜头的特点: 1,视角大,拍摄范围广,可以在较近的距离内拍摄大场面; 2,焦距短,景深长,在使用大光圈时也能获得较大的清晰范围; 3,能夸张空间纵深感。 4,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会有所夸张,变形也较严重; 5,广角镜头拍摄的前景较大,有利于突出前景。 6,镜头视角范围越广,变形现象也越严重 鱼眼镜头,拍出的景物,畸变十分严重,只适合极特殊的拍摄场面。整个画面呈园形,能造成特殊的视觉效果。用鱼眼镜头拍出的画面,中间亮,四周暗,画面感光不均匀。
(二)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长焦镜头的特点:焦距长于标准镜头。其焦距长,视角范围小,在同一距离上拍摄,能拍到小于标准镜头视角范围的景物。从拍得结果看,景物被拉近了、放大了,成了“特写镜头”。 长焦镜头的作用 1,用于远距离拍摄。当拍摄距离受到限制时,能在规定的距离上拍摄。 2,在新闻摄影“偷拍”或抓拍时,可与被拍摄对象保存较远距离,以免惊动被拍摄者,抓取自然、生动的现象。 3,这类镜头景深浅、视角小,有利于突出主体,拍摄特写性画面时,能揭示景物的局部特征,造成富于揭示性的典型细节画面。中焦、长焦、望远镜头,是按焦距的长短划分。 135相机的中焦镜头,焦距有75、90、100、135毫米;长焦镜头,焦距有200、300毫米;望远镜头,焦距有500、1000毫米等。 中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看上去比例较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于拍摄人像,又称“人像镜头”。 望远镜头,又分普通望远镜头和反射望远镜头两种。 反射望远镜头长度比普通望远镜头要短一些,便于携带和操作。(但光圈多为固定光圈)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浅,要求拍摄时准确对焦,防止主体处于景深范围之外而模糊不清。
(三)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焦距可根据拍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因变焦范围不同,有广角变焦、标准变焦(一般是由28毫米-85毫米)、长焦变焦等。 变焦镜头的原理,是在镜头中间装有一组能前后移动的镜片,用变焦环来控制。变焦环有推拉式和转环式。 使用变焦镜头,一般应先调焦,后变焦。调焦时焦距放在长焦处,影像大主体突出,景深短,易精确调焦。 利用推拉变焦,能拍出具有变焦特殊效果的照片。 从总体看,固定焦距镜头的成像质量优于变焦镜头,但变焦镜头为新闻摄影带来很大方便,所以在新闻摄影中,变焦镜头使用较为广泛。
(四)微距镜头 应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设计的镜头,可以拍摄出与原物大小相等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 作用:翻拍一些小物体或小影像;拍摄大景物时用微距镜头拍其局部细节。
(五)TS镜头(离轴镜头、移轴镜头) 镜头可沿着与镜头轴线垂直方向左右或上下移动,还可以作360度的旋转,其作用主要是消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条的畸变。
(六)电子对焦镜头 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并由内置微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其内置马达为超声波马达,操作时声音轻微,对焦效能准确。 电磁光圈控制系统也十分精确。
二、常用摄影附件 (一)三脚架和单脚架 三脚架的作用:在慢速拍摄和长时间曝光、多次曝光时及无人协助自拍时,用来放置相机和避免拍摄时相机的震动,从而保证拍得清晰的影像。 单脚架稳定性不如三脚架,不能无人扶持使用,但其轻巧,便于携带使用,适合新闻摄影的特点。 (二)遮光罩 作用: 1,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进入镜头,从而破坏底片画面; 2,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尘土、雨滴、雪花等粘附镜头表面,造成对镜头镀膜的破坏。 (三)快门线 作用:1)用于遥控拍摄,即相机与人分离时用快门线控制拍摄;2)用于慢速快门拍摄,防止手触动快门时造成相机震动。同时要用三脚架固定相机。 (四)近摄接圈 由数量不等的系列接圈组成,一般装在机身与镜头之间,用于拍摄微小物体或用于翻拍。使用时要注意适当增加曝光量。 (五)增距镜 由复合透镜组成,接在镜头与机身之间,可使镜头的焦距成倍增加。 使用增距镜,1)镜头成像质量会受影响;2)需要增加曝光量。 闪光灯、滤光片等也是摄影的附件。
第四节 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一,使用照相机的基本常识 1,在使用相机前,应详细阅读厂家提供的说明书。 2,用相机拍摄应遵循人的视觉特点,相机应保持平直,机位高度尽可能与拍摄对象(尤其人像)高度相一致。 3,拍摄时应保持相机的稳定。按快门要轻。快门速度慢时尽可能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镜头的长短影响相机稳定,一般快门速度要高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用50毫米镜头,快门速度应在1/60秒以上。 4,精确对焦。保证影像的清晰度。 5,镜头成像有近界线,拍摄距离不宜过近。过近会使被拍摄对象比例失调,影像变形。 6,要善于利用各种附件为拍摄服务。 7,使用旁轴相机拍摄,要注意取下镜头盖。二、照相机的维护 1,照相机是一种精密仪器,要避免强烈的震动、挤、压、摔、碰。 2,不要用手接触镜头表面、快门幕帘、电子触点等,要正确清理镜头。 3,照相机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高湿度。 4,照相机应防水。入水后及时修理。 5,应避免在直射阳光下打开相机后背或对着镜头。 6,相机停止使用时,不要上快门弦,使快门松驰。 7,保护镜头的调焦功能,相机不用时,将镜头焦距调在无限远(∞)处。 8,自动相机的电池,应经常检查电力是否充足。长期不用相机,要取下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拍摄,要准备充足的后备电池。
补充:摄影包中常备的装置和附件 机身——现代摄影记者的背包里一般同时备有数码和传统两种可以兼用同一镜头的135相机机身,如果采访中相机的数据存储卡、胶卷或电池突然发生故障,可以很快更换机身,保证拍摄继续进行。 镜头——摄影包里一般要准备一个300mm的长焦镜头(最大光圈最好是2.8以上),一个变焦镜头,一个20mm左右的广角镜头。 闪光灯——一般配置与相机配套的电子闪光灯,选择相机自动功能后,只需要设定光圈值,闪光灯就能自动控制闪光的量。拍摄者可以通过选择光圈有效控制景深。 单脚架和三角架——单脚架轻巧,可以放在摄影包里随身携带。在比较拥挤的采访现场,如果用长焦镜头或者较慢的快门拍摄的话,使用单脚架比用三角架更方便移动和抢占位置。如果是在室内自然光下拍摄,或者要使用慢速拍摄和多次曝光,那最好用三角架固定相机。 快门线——使用三角架的话要带上快门线。用快门线的好处,除了保证影像清晰,还可以在交流中捕捉被摄者自然生动的瞬间,而不需要通过取景器。 遮光罩——最好给不同焦距的镜头配上遮光罩,一是防止不必要的光线进入镜头,对画面产生破坏,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尘土、雨滴、雪花等进入镜头表面。 一般摄影采访要考虑发稿时间,除了相机的相关配件,现代摄影记者的背包里还要必备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器。当然,还要准备充足的胶卷和数据存储卡、备用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