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硬件接口之网口介绍与布线(包括以太网协议)

转自 专治pcb疑难杂症 ??如何处理网口设计中的布局布线?变压器为什么要清空隔离?为什么网口中心的抽头电容器应该尽可能短?网口的组成是什么?

??PCB在设计中,掌握信号流和电源树是非常重要的。你应该知道信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电源从哪里进出,使用哪些设备?

网口的组成

??大家应该都熟悉以太网:有网口,变压器,PHY芯片、主芯片等组成,当然还有一种变压器找不到的情况,那就是集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不介绍,有些硬件或EMC考虑到防护设计,将在网口电路中增加一级或多级防护电路。这通常是硬件或EMC考虑的事,PCB设计者当然懂得也更好。如果增加了防护设计,按信号流向处理即可。

??关于这个PHY和MAC还是杨医生觉得还是要解释一下:

??协议层和物理层可分为以太网接口。 协议层由一个名称组成MAC(Media Access Layer,实现了控制器的单一模块。 物理层由两部分组成,即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和传输器。 例如,我们常见的网卡芯片是使用MAC和PHY集成在芯片中,但许多主板的南桥芯片已经包含了以太网MAC控制功能只是没有提供物理层接口,所以需要外接PHY芯片为以太网提供接入通道。

??

??网口我们现在常见的有百兆网口,千兆网口两种,细心的设计者会发现百兆网口是只有两对差分的,一对收,一对发;但是千兆网口往往有四对差分,两对收,两对发。这里的差分信号就是TX,RX。

??从PHY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到主芯片的信号,PHY芯品通过不同的接口(SI/MII/GMII)用不同的晶振(时钟)传输信号。For example: ??

??? 根据以上一般布局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注意事项(整个布局思路从RJ45连接器到MAC,按顺序说明,布局时可参考):

??1,首先看RJ45、一般是定位器件, 靠近板边。这是常规布局,可以根据结构要求放置。

??2,RJ45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短,器件布局的原则是通常按照信号流向放置,切不可绕来绕去;建议长度小于1000mil。

??3.网口变压器的放置方向需要完全隔离。

??4.变压器初始端由电容电阻组成的电路是专用的bob smith电路,需要靠近放置。

??**bob smith电路作用:**通过网络变压器 Bob Smith网络变压器主要具有信号传输、阻抗匹配、网络变压器主要具有信号传输、阻抗匹配、波形修复、信号杂波抑制和高压隔离等功能。而Bob?Smith?电路的作用是改善端口EMC共模阻抗匹配的端接处理方法。该电路可有效过滤共模干扰,可减少10dB左右的EMI衰减。

??5.变压器二次端中心抽头对地的滤波电容应尽可能靠近变压器管脚,确保引线最短,分布电感最小;

??6,PHY芯片模块的方向应尽可能靠近变压器,以保持接口芯片固有A/D隔离,另外,最短的路径可以平衡布线,减少干扰信号耦合到板上。

??7,Phy芯片中的晶振远离接口,PCB高频设备、布线或磁性元件的边缘和其他周围。

??

??? 业内还有一种情况:

??变压器两侧的割地处理:RJ45连接座和变压器的二次线圈采用100个隔离区mil在这个隔离区下,没有电源和地层。

??

??第一,以太网的信号线是差异对的(Rx±、Tx±)差分线具有较强的共模抑制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尽量保持差分平行、等长、短距,避免过孔和交叉。

??二是初级网口差分信号可适当加粗抗干扰,无需控制阻抗。但需要对二次端进行处理Rx±、Tx±阻抗控制控制在100Ω±10%。

??第三,做内等长。由于管脚分布、穿孔、接线空间等因素,差分线长度不匹配,时间顺序偏移,引起共模干扰,降低信号质量。因此,有必要补偿差异是否匹配,以匹配线长。长度差通常控制在5mil补偿原则在哪里出现长差补偿;

??其四, 不要在附近有其他高速信号线,间距要求,提高抗干扰能力。

,参考时钟,控制范围可在±50mil。 具体信号需要控制等长,请参考以前的疑难杂症。点击进入:

??回答其他相关问题:

??这主要是用的PHY芯片UTP口驱动类型决定了电压驱动和电流驱动两种驱动类型。如果电压驱动,需要连接电源;如果电流驱动,可以直接将电容接地!因此,对于不同的芯片,中心抽头的连接PHY关系密切,具体要看芯片。datasheet以及参考设计。为什么在连接电源时连接不同的电压?这也是用的PHY芯片数据中规定的UTP由端口电平决定。决定的电平必须连接相应的电压。即如果是2.5v的就上拉到2.5v,如果是3.3v的就上拉到3.3v。

??从理论上讲,不需要直接连接变压器RJ45上,也许能正常工作。但传输距离非常有限,当接收到不同的电平网口时,也会产生影响。而且的外部干扰也很大。连接网络变压器后,主要用于信号电平耦合。首先,它可以增强信号,使其传输距离更远;其次,芯片端与外部隔离,大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并对芯片(如雷击)增加了很大的保护作用;第三,当接收到不同的电平时(如有的)PHY芯片是2.5V,有的PHY芯片是3.3V)网口不会影响对方的设备。清空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变压器转换时影响以下电源和地面。

MAC和PHY结构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以太网是由CPU,MAC,PHY由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DMA集成在CPU,CPU,MAC,PHY它不集成在同一芯片中,因为PHY包含大量的模拟器件,MAC考虑到芯片面积和模拟/数字混合架构,将是典型的数字电路MAC集成进CPU而将PHY这种结构是片外最常见的。 下图为网络接口内部结构图,虚框表示CPU,MAC集成在CPU中,PHY芯片通过MII接口与CPU上的MAC连接: 以上是以太网结构大框架,下面分别介绍各个部分。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即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MAC由硬件控制器及MAC通信协议构成。该协议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MAC硬件框图如下图所示:   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LLC(逻辑链路控制)层。该层协议是以太网MAC由IEEE-802. 3以太网标准定义。一般以太网MAC芯片的一端连接PCI总线,另一端连接PHY芯片上通过MII接口连接。

  PHY(Physical Layer)是IEEE802.3中定义的一个标准模块,STA(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管理实体,一般为MAC或CPU)通过MIIM(MII Manage Interface)对PHY的行为、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具体管理和控制动作是通过读写PHY内部的寄存器实现的。PHY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PHY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收到MAC过来的数据(对PHY来说,没有帧的概念,对它来说,都是数据)然后把并行数据转化为串行流数据,再按照物理层的编码规则把数据编码,再变为模拟信号把数据送出去,收数据时的流程反之。 PHY还有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CSMA/CD的部分功能,它可以检测到网络上是否有数据在传送,如果有数据在传送中就等待,一旦检测到网络空闲,再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将送数据出去.如果两个碰巧同时送出了数据,那样必将造成冲突,这时候冲突检测机构可以检测到冲突,然后各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重新发送数据。

  PHY寄存器的地址空间为5位,从0到31最多可以定义32个寄存器(随着芯片功能不断增加,很多PHY芯片采用分页技术来扩展地址空间以定义更多的寄存器),IEEE802.3定义了地址为0-15这16个寄存器的功能,地址16-31的寄存器留给芯片制造商自由定义,如下表所示: 注:

  上图B和E表示在特定接口下,寄存器是基本的还是扩展的。例如:MII接口下只有0和1寄存器是基本的,其它的是扩展的。所为扩展是指留给IEEE以后的扩展特性用,不是给PHY厂商的扩展,PHY厂商自定义的只能是16~31号寄存器 。   在IEEE标准文档及某些PHY手册中,某寄存器的比特(bit)用X.y表示,如0.15表示第0寄存器的第15位。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即介质无关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行业标准,是MAC与PHY之间的接口。MII数据接口包含16个信号和2个管理接口信号,如下图所示: 信号定义如下:   MAC 通过MIIM 接口读取PHY 状态寄存器以得知目前PHY 的状态。例如连接速度、双工的能力等。也可以通过 MIIM设置PHY的寄存器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流控的打开关闭、自协商模式还是强制模式等。MII以4位半字节方式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时钟速率25MHz。其工作速率可达100Mb/s。当时钟频率为2.5MHz时,对应速率为10Mb/s。MII接口虽然很灵活但由于信号线太多限制多接口网口的发展,后续又衍生出RMII,SMII等。

  RMII(Reduced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精简MII接口,节省了一半的数据线。RMII收发使用2位数据进行传输,收发时钟均采用50MHz时钟源。信号定义如下:   其中CRS_DV是MII中RX_DV和CRS两个信号的合并,当物理层接收到载波信号后CRS_DV变得有效,将数据发送给RXD。当载波信号消失后,CRS_DV会变为无效。在10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每个时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在10M以太网速率中,MAC层每10个时钟采样一次RXD[1:0]上的数据,此时物理层接收的每个数据会在RXD[1:0]保留10个时钟。

  SMII(Serial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串行MII接口。它包括TXD,RXD,SYNC三个信号线,共用一个时钟信号,此时钟信号是125MHz,信号线与此时钟同步。信号定义如下:   SYNC是数据收发的同步信号,每10个时钟同步置高一次电平,表示同步。TXD和RXD上的数据和控制信息,以10bit为一组。发送部分波形如下:   从波形可以看出,SYNC变高后的10个时钟周期内,TXD依次输出一组10bit的数据即TX_ER,TX_EN,TXD[0:7],这些控制信息和MII接口含义相同。在100M速率中,每一组的内容都是变换的,在10M速率中,每一组数据需要重复10次,采样任一一组都可以。

  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千兆MII接口。GMII采用8位接口数据,工作时钟125MHz,因此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同时兼容MII所规定的10/100 Mbps工作方式。GMII接口数据结构符合IEEE以太网标准,该接口定义见IEEE 802.3-2000。信号定义如下:

RGMII(Reduced Gigabit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精简GMII接口。相对于GMII相比,RGMII具有如下特征:

  • 发送/接收数据线由8条改为4条
  • TX_ER和TX_EN复用,通过TX_CTL传送
  • RX_ER与RX_DV复用,通过RX_CTL传送
  • 1 G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125MHz
  • 100 M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25MHz
  • 10 Mbit/s速率下,时钟频率为2.5MHz

信号定义如下:   虽然RGMII信号线减半,但TXC/RXC时钟仍为125Mhz,为了达到1000Mbit的传输速率,TXD/RXD信号线在时钟上升沿发送接收GMII接口中的TXD[3:0]/RXD[3:0],在时钟下降沿发送接收TXD[7:4]/RXD[7:4],并且信号TX_CTL反应了TX_EN和TX_ER状态,即在TXC上升沿发送TX_EN,下降沿发送TX_ER,同样的道理试用于RX_CTL,下图为发送接收的时序:

标签: 双口网口连接器18pin线对线连接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