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摘要:解决二维问题LED提出了单调和立体感差的问题STC12c5a60s二是核心芯片,辅以ULN2803芯片和74HC573芯片大功率512LED3.灯驱动D显示设计方案。通过对3D结合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对显示屏原理进行了分析×8×显示屏光立方制作,并给出最终的交替变换动态效果。
1.总体方案设计
3D显示屏由512个LED灯构建的三维LED点阵模块及相应的控制系统构成3-4。外观规格为18cm×18cm×18cm,相邻两个灯之间的距离约为25.6mm。系统通过二维8×8的LED驱动电路控制XY基面沿Z轴方向依次扫描8次,完成8次整体×8×8LED扫描从底面到最高面。整体模型用X、Y、Z三轴模拟,其X轴控制锁定器使能端,Y轴控制锁定器数据端,X、Y轴控制XY基面,Z如图1所示,轴控层。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刷新每个层次的数据,可以达到立体显示的动态和静态效果。
本设计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是核心芯片,不仅具有操作速度快、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且内部功能完全兼并8051;同时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简化了传统的电路设计;它还有10位8路高速公路A/D转换和2路PWM,能适应电机控制和干扰性强的场合。ULN2803作为整体LED8位共阴极驱动芯片增强驱动电流的能力。74,一个8片规格完全相同的锁定器HC573对LED阳极端口控制可实现图形稳定显示、动态快速变换、亮度可调等功能。如图2所示。
2、硬件设计
2.1MCU主控模块
本系统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是核心芯片,内部高达60台KB的FlashROM和1280BRAM4组8的数据存储器bit的I/O口。其中P0端口与74HC连接573数据输入端口,发送阳极数据,对应Y轴;P1口与ULN连接2803数据输入端口,发送与Z轴相对应的阴极数据;P2口与74HC573使端口相连,发送片选信号数据,对应X轴。XTAL1和XTAL2分别连接12MHz晶振两端,串联30pF电容C1、C2后接地,其晶振能满足运行速度的要求。由于STC12c5a60s芯片自带复位电路,忽略了电路中的复位电路环节,简化了电路设计。主控电路如图3所示。
2.2驱动模块设计
2.2.1模块ULN2803设计
在这个设计中LED考虑到更多,单片机本身的驱动能力不足ULN2803模块具有03模块具有很强的灌电流能力(Z轴)驱动,其中com端口接地,1C~8C主控器分别对应P1.0~P1.7端口,输出端口1B~8B分别对应LED8个共阴极端口5点阵。在初步实验中使用ULN在2803模块中,电流仍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增加了图4所示的外部灌溉电流驱动电路,实验效果显著提高。
2.2.274HC573模块设计
本设计采用74HC573模块对阳极束(Y轴)并行输入并行输出控制。它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高阻态功能,输出既不是高电平,也不是低电平,而是高阻抗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多个芯片可以并联输出并控制;(2)具有数据锁定功能,当输入数据消失时,芯片输出端的数据仍然保持不变;(3)具有数据缓冲功能,可以增强电路的驱动能力。
74HC如图5所示,573模块驱动电路OE口均接地,LE锁存端口P2.i在主控系统中P2相应的I位端口相连,8位数据输入端口D0~D7分别与主控系统P0口并行连接,8位数据输出端口Q0~Q7分别连接到相应的8列X轴,即64位阳极束。
3、软件设计
本实验3D显示屏LED点阵模块是在二维基础上通过层叠加原理实现的6,因此可以实现三维8×8×8模型看作是64×8的平面模型,即对应的XY表面与Z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64看作阳极束,一片74HC573芯片输出端为8位,正好设计了8片74HC573芯片控制64位阳极束。8作为阴极束,用一片ULN2803芯片控制。因此64×8对应所有512位,即512位LED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状态0或1来控制它的度或灭度,实现三维LED灯的发光或熄灭。
此设计采用X、Y、Z任意三轴三维模型模拟LED灯的坐标为LED(X,Y,Z),坐标均为0~7。要(3、4、5)点亮坐标灯,控制其Z=四个平面灯全亮,即输入端口为高电平1,其余为低电平0;Y=三个平面灯全亮,即输入端口为高电平1,其余为低电平0;X=两个平面输入端口对Y=锁定三个平面数据,即从高电平1到低电平0,从而实现LED(3、4、5)坐标灯保持高亮,其余灯熄灭。通过点可以实现线、面、体、两两组合的各种三维动静态图形显示。由于动画显示只有在15帧以上才能看到流畅的动态效果,因此动态图形中的扫描周期必须小于(1/15)s,也就是说,每层的停留时间最多为(1/15)×(1/8)7。显示此效果是通过软件实现的,这里显示一个简单的动态沙漏程序,代码如下:
voidshalou()
{inti,j,d;
chushihua();//初始化函数
for(j=0;j《8;j )
{
For(d=0;d《5*(8-j);d )
{
For(i=0;i《=j;i )
{
CLEAR()//清屏函数
P0=SHALOU[i];//Y轴扫描数据
P2=SHALOU[i];//X高电平数据存储在轴中
P2=0x00;//X轴低电平锁定数据
P1=0x80》》i;//Z轴向发送层扫描函数
Delayms(5);
}
}
}
For(j=7;j》=0;j--)
{
For(d=0;d《5*(8-j);d )
{
For(i=0;i《=j;i )
{
CLEAR();
P0=SHALOU[i];//Y轴扫描数据
P2=SHALOU[i];//X高电平数据存储在轴中
P2=0x00;//X轴低电平锁定数据
P1=0x01《《i;//Z轴向发送层扫描函数
Delayms(5);
}
}
}
实现代码的思维流程如图6所示
4、仿真效果
本设计通过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了3D如图7所示,效果显示。其中,图7(a)为动态沙漏的某一瞬间截图;图7(b)为动态桃心的某一瞬间截取图;图7(c)为动态平面前后扫面的某一瞬间截取图;图7(d)整体静态显示图。从图7(a)、(b)可以清楚地看到图形的立体层次感;图7(c)、(d)可见,与平面二维效果相比,三维立体感更强,更真实。
5、结论
本文实现了以下目的:(1)电路设计合理,不仅图形稳定性好,观赏性强,为其他三维效果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2)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三维效果比二维效果更强、更真实,设计方案是未来三维效果图形设计的主流趋势。但由于条件限制,通过A/D转换音频控制LED未能进一步设计,将利用离散傅里叶光学变换进行研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