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屠敏
责编 | 唐小引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多年来,随着国内基础软件的发展,许多摸着石头过河的先驱无数次叹息「蜀道难,上青天难」,不仅包括数据库、中间件、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软硬件的研发,还包括各技术领域的生态建设。
去年彼时,CSDN 国内数据库曾发布 40 年,深入分析 Oracle、MySQL、DB2 在中国数据库市场,阿里等产品被侵蚀 AsparaDB、蚂蚁集团 OceanBase、南大通用 GBase、巨杉 SequoiaDB 和华为 GaussDB 在数据库引领的自主研发趋势下,就像巨杉数据库一样(SequoiaDB)联合创始人王涛所说,「过去,许多原始使用 Oracle、MySQL 企业已经转移到我们国内的数据库,这已经发生了,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今年这个时候,当我们打开基础软件的另一扇门-操作系统时,我们发现了另一个场景:以Linux、Windows作为核心的操作系统逐渐统治世界。众所周知,在计算机崛起的70年里,大型机器时代取得了成就IBM,小机时代成就了DEC,微软和个人计算机时代的成就Intel,谷歌、苹果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就ARM。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不禁要问:
回顾过去,国内操作系统滞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技术?生态还是人才?
基于目前,我们有必要建立桌面和移动操作系统?如果我们想突破,如何新定义国内操作系统?
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来探索未来?
在这条全新的轨道上,国内外科技巨头和创新型企业逐渐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渗透,希望加快构建能够满足下一个出口的操作系统。国内操作系统在「二十为学」不久前,我们在长沙·中国 1024 在程序员节现场,九位操作系统负责人被邀请聚集在一起,整个问答环节围绕着三个方面,,操作系统难,未来辩护操作系统。
嘉宾: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
麒麟操作系统执行副总师,教育部国内基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阿里云研究员、基础软件部操作系统团队负责人、阿里巴巴集团内核团队创始人之一
指令集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创始人兼创始人CEO
HybridOS飞漫软件总经理,操作系统创始人
RT-Thread创始人兼CEO
华为坤鹏计算领域副总裁OpenEuler操作系统负责人
SylixOS嵌入式操作系统创始人翼辉信息公司董事长
Deepin操作系统创始人、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主持人
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
一问
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初期,我国确实想集中力量解决操作系统问题,但是从 80 年代到 90 时代,甚至在 2000 2000年,我们都将操作系统视为一个纯粹的科研项目。事实上,操作系统不是一个纯粹的科研项目。它需要工业化和巨大的生态,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第一课。
在美国电信公司仅拥有国外操作系统领域的顶尖人才,而且拥有巨大的人才基础 AT&T 例如,它为贝尔实验室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聚集了美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人才。相比之下,中国在 80、90 在这个时代,操作系统的人才太少,因此,操作系统的研发更加困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开源软件的趋势下,相关技术人员迅速崛起。同时,他们可以借助开源更快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我们的操作系统也可以大力发展。
虽然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但它更特殊,它可以同时承担硬件和连接应用软件。如果硬件如硬件 CPU 不好,会导致用户体验差。最近,华为最近发布了 Mate 40,采用 5nm 工艺芯片,这意味着中国的工艺能力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水平。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也在不断发展,
一、基础软件行业缺失近 20 年可以通过贩卖赚钱的商业机会,比如以前 WPS,很少有人认识到付费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麒麟愿意在国内操作系统中购买正版。
第二,我们的计算机文化积累不够深。在操作系统开发的早期阶段,我们没有人做一个 C 语言、操作系统和软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人才。
总的来说,当时第一个是市场问题:软件进入市场,没有人愿意投资;第二个缺乏文化遗产往往导致我们做一些低水平和重复的工作,这是我们创新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问
人才差距。 譬如,在 2006 年时,我国操作系统相关人才相对缺乏。缺乏更好的机会。 过去是微软的 Windows,还是谷歌的 Android,事实上,它们都存在于场景中,国外的操作系统有特殊的场景。虽然我们现在正在通过这个场景来完善我们的操作系统,但在过去,我们从上到下对这个场景没有足够的了解。现在在云计算,5G、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国内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在这些领域与国外先进公司携手并进,机遇巨大。
然而,我们现在缺少的是,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需要在未来不断的锤炼和抛光,所以
第一个生态问题。从技术上讲,我们可能更容易建立一个操作系统 0 到 1 将 OS 将所有应用程序结合起来,最终将技术软件和硬件的讨论方案反映在用户界面上。然而,只有当客户有良好的体验时,生态才能崛起。
第二个是使用。判断标准是软件是否被使用,是否有问题,是否优秀,是否有机会继续抛光,有针对性的场景技术软件应用,我们希望您能使用更多,更多的相关开源问题。
第三是创新。如果我们盲目地跟随别人,意义实际上是有限的。目前,我们更需要的是为未来的场景做更多的创新项目、社区等。中国巨大的市场包含了无数的机会,也有许多优秀的开发者。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将在未来的开源方面做得更好。
第一点——市场。最初,操作系统的研发分为两种不同的团队,一种是在政策下以项目形式组建的团队进行相应的研发。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有收入来源,它也是脉冲的,即当一些项目和主题不再流行时,团队可能会被搁置。
第二个团队是社区团队,或者可以称之为爱好者团队。相对而言,这种社区人才在研发方面非常重要坚持长时间,靠纯粹的情怀很难支持 3-5 年。操作系统这样的基础软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对比国外积累多年经验的操作系统领军人物,他们才算是真正地理解了这些场景。而这些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欠缺的。
不过,现在中国操作系统已经出现了非常明确的指向或者市场机会,有这样的持续性的市场应用和投入,我觉得我们操作系统才能真正的生存和发展,壮大起来。
第二点——人才。在国产操作系统初期,我们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的研发人员,在彼时的环境下,想要真正的做操作系统,仅是构建团队就已经非常难了。如果是做操作系统,尤其是通用的操作系统,不仅需要巨大的投入,也需要强大的人才基础。另外还需要领军人物、具备能力的程序员一起参与进来,操作系统这个事业才能成功。
在过去 10-20 年间,我国程序员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我们每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对中国未来几年中国的操作系统发展有更多信心,希望更多专业人才,不仅仅是程序员,也包括营销人员、商务人员一起加入进来。
三问
我认为操作系统要成功的第一步,必须
因此,做操作系统一定要找到某一个大的行业转型发展的机会。从手机移动产业来看,2018 年开始,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已不再增长;2019 年,开始微微下滑;2020 年,也有受疫情影响的因素,智能手机产业的出货量下滑更多;另外,据数据统计,用户日均使用手机时长为 5 个小时,这一数值也不再增长;同时,过去爆发性的应用诞生也已经很少,种种迹象已表明,移动手机行业已经逐渐走向饱和。
那这个行业还要不要继续发展?
当然要!这个机会在于,现在我们已看到了太多案例,所有的设备在不断地智能化与互联。届时,也是 IoT 真正的时代,其产生的生态可能是数量级的产业空间,我们各行各业都因此获得改造升级,所以
第二个是
第二个是要用
底层的操作系统解决的是共性问题,比如 Windows 解决了图形与交互等共性问题,
四问
在数字化进程中,从 PC 到手机,下一步的物联网更多是把整个网络连接起来,这是属于新的领域,也是属于我们梦想所在的这个点,也会有新机遇。
在万物互联时代,我们始终认为操作系统是基础性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不应该固化它,这个操作系统就是一个内核、文件系统、网络协议,还有一些与这个时代明确的特点相结合的新内容。
时下,物联网碎片化是一个显著的点。针对碎片化场景,上一个时代如微软的 Windows、苹果的 iOS、谷歌的 Android 肯定是不满足的,
基于操作系统层面,或许很多从业者比较好奇,为何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大规模地做操作系统,主要是因为我们发现,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最核心的是为应用、生态而生。在云原生场景下,诸多的应用开发商越来越不关心底层往下的整个生态。而这个对于云计算的厂商、新的操作系统研发人员来说,有巨大的机会去做新的操作系统。
全新场景下的操作系统与传统操作系统相比,将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用户体验。
在使用传统操作系统时,一般情况下,客户需要在云计算厂商处购买虚拟机,并在虚拟机上装上操作系统、应用等。在云应用场景下,这个问题将交给云厂商来完成,而用户层面上,无须感知程序下面的运行时、硬件、操作系统等。
在新场景下,无论是国外的谷歌、亚马逊,还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都是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我们有机会去做操作系统。
针对未来操作系统,
五问
个人认为,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都可以建立生态,只要是大家可以看得见的。举例说明,对谷歌而言,Android 底层是开源的,但是为了建设生态,其特地建设了中间层帮助闭源厂商建设生态;又如微软的 Windows 是闭源的,但它内部的很多应用又是开源的。开源、闭源是个形式问题,从商业模式来说,有成功的开源企业也有闭源企业,两者长期共存,不存在谁打败谁的问题,微软现在也在拥抱开源。我们想说采用哪种研发模式不是问题。
其次要论如何建设生态。在此,以我过去的经验为例,我曾短暂地从事过互联网相关的名词热点创业工作。即当互联网中某个业务经过长期积累,超过某个阈值的时候,就会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在生态建设有很多相似的点,当然这里所说的
深度(Deepin)作为一款通用操作系统,意味着所有用户都是它的使用者,而并非限定某一特定行业领域。如果我们仅是作为互联网中的某一厂商,相对而言会容易一些,因为它比较封闭,产业链较短,一个小公司可以建立完整的生态,并在行业中拥有相应的话语权。不过通用操作系统的生态难度非常大,我们要解决现有的问题,让我们的团队、企业有足够强的实力去支撑这些,从市场来说要有市场占有率,才能与业界共同把中国的生态做起来。
动力问题就是做生态,或者做操作系统的这个人一定要能够看到未来的巨大机会,好比当初的乔布斯一样,彼时并没有人给乔布斯提要求和需求,而第一代 iPhone 连微信等应用都无法使用,但是所有人都趋之若鹜,为什么?因为它超前地表达了消费者需求。
这是最难的地方。梦想本身如果看不到未来的机会,就不叫真的梦想了。
六问
我创业有两大梦想,一是堵住卡脖子技术的短板。翼辉有一款是面向自主可控领域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SylixOS,如今它已经在国家高铁、智能电网、航空航天中普遍应用。
另一大的梦想是,具有洞察未来的能力。每一个时代,2C 的市场是创造需求,2B 的市场是满足需求。未来,2C 的市场需要数字化与实体相结合。下一个时代,我认为是物联网的时代,但物联网将物与物连起来意义并不大,它的核心意义是让互联网赋能我们的周边,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彼时,在天使轮融资时,我的投资人曾说过一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做操作系统这件事,其实是被脚链套住的方式去做的,你会想着收入,怎么养这个团队,按照这种方式你做不大」。操作系统应该是开放的方式来做。
通过之前的融资,对团队有一个小幅规模的扩张。到了第二轮的投资,投资人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跳出程序员思维,知晓了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模式与状态。
到第三轮融资时,我问了投资人一句话,你投了之后,今年你希望看到什么?我当时很担心,你是不是会想着赚多少钱?但是他并没有。
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我庆幸的是,他们并没有干预整个过程。对于投资人而言,他们看中里面在于价值,是否认可企业正在做的事情的价值,投资事情是属于双方的。
七问
八问
如果要做编程语言,一定要做与生产力相关的语言,让语言效率更高、更受欢迎。
第二个问题—— AI 等热门技术吸引了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确实,即使在清华,也同样是这种情况。面对这种趋势,需要产业界、高校的老师来引导,AI 与操作系统没有矛盾,而是应该相互支持与补充。如除了我们明年办全国大学生操作系统设计比赛,我们今年也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编译器设计比赛,还有连续四届的全国大学生 CPU 设计比赛,这些都推动了学生对硬核的软硬件系统的兴趣。我认为随着高校的老师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产学研结合,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编译器、CPU、操作系统和系统编程。
九问
就通用操作系统领域而言,它不会有百花齐放状态,竞争会非常残酷,根据市场生存规则,通用操作系统领域中仅有一两家能够生存,得生态者得天下,得市场者得天下。
在不为众人所熟知的操作系统市场中,无数国产软件正呈百花齐放之盛况,迅速崛起。然而面对碎片化尤为严重的物联网场景,我们该如何打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壁垒,从竞争中达成合作,协作共进?
在 CSDN 的推动下,包括操作系统各大掌门人在内的来自产学研界 40 多位操作系统专家,聚焦产业市场、创新生态、人才培育三大发展难关,在 10 月 24 日当天,集体达成“
同时,由清华大学、华为、RIOS 等单位提出的基于开源协同方式设计全新编程语言、建立 RISC-V Soc 开源生态、支持不同 OS 的分层级类 POSIX 库的开源生态提案,得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电子标准院、湖南麒麟信安有限公司、中科创达、飞漫软件、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统信软件、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参与成员的强力支持。
下一步,“操作系统产学研促进会”将持续联合各方面产研资源,汇聚各方力量,重点攻关市场、生态和人才难题,推动开源协同和操作系统的交融创新,为操作系统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业界技术专家与企业参与进来,共建国产操作系统新生态。
更多精彩推荐
☞重返全球第三,小米做对了什么?
☞离职后竟半夜偷溜回办公室写代码?一个为自由软件而战斗的程序员
☞献给 Python 开发人员的 25 个最佳 GitHub 代码库!
☞13 张图彻底搞懂分布式系统服务注册与发现原理
☞TIOBE 11 月编程语言:Java 首次跌出前二,Python 势不可挡
☞漫画:程序教你寻找股票买入卖出的最佳时机(动态规划)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