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F28335舵机控制器(3)——第三版PCB

? 2019.11.2

因为我以前没有记录过这个项目(因为我很懒。。。),有很多坑,很多经验,很多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没有时间记录和转载,很多都找不到。。。我希望我有时间弥补它F第一版第二版28335学习调试部分PCB还总结了驱动设置及相关调试过程的经验。

? 2019.11.2

因为第二版出版后,经过一些实验、测试和对驱动器和编码器的进一步了解,第二版设计的很多功能已经不再需要了(碰巧我还没有测试过。。),所以第三版的布局pcb会比第二版简化很多。

制作第三版pcb第一步是解决焊接和测试中发现的第二版问题,如:

1.双排弯针封装底孔略小

2.贴片元件包装中引脚的焊盘有点宽,多余的部分太多

3.串口3针接口孔略小

4.针孔小(驱动安装板)

5、AMS1117-3.3的原理图错了

2415钽电容器应使用20V的

7、CAN收发器的原理图错了

8.可以考虑ADC接到2个A,2个B(是否有差异需要核实)

9.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

然后去除不必要的功能和模块。首先比较功能和模块的变化:

然后让人开心(beng)快(kui)修改原理图及PCB....................................

1.首先纠正原理图的错误

2.删除删除的功能模块,并注意删除相关网络标号。网络太多了。我真的很想删除它们并重新标记它们。

由于某些强迫症,我指定了删除的顺序:

(1)删除DA模块及其网络标号SPI总线和LATCH引脚引出

(2)删除和ECAP将反馈直接连接到相关元件和网络标号ADC引脚上

(3)删除驱动器IO反馈相关电平转换模块和网络标号Enable和Reset直接连接到驱动器上(应该是。。),删除。TXS0108及74HC04及周边电路

PGND和DGND隔离开

将与5600连接的地面改为AGND

(4)删除WRB2415和WRB2405

3、画LM模块原理图2596

参考官方文件中典型的应用电路

这个是我的

然而,鹅在选择电容电感二极管时遇到了问题。LM2596文档中的选型表:

根据选择表的内容,我应该遵循5V2A40V去选择,但是配套的型号貌似不太常用,我常买东西那家店没有卖的。。。

而且二极管的选择没有1n5824,只有1n5822,我查了两者的区别

LM2596最大连续电流3A理论上应选择5A5824,但我的工作电流要小得多,所以我打算在这里用5822代替。

然后我参考了一个成品模块

他的输入电容100u,输出电容220u,二极管也用5822,我打算借鉴一下。

然后还不清楚电感会有什么影响。我打算先用47uH试试.

所以原理图如下

还需要注意的是,布线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然后记得解决引脚紧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引脚混乱和电源分布混乱的问题。

记录画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上一版的数字模拟地电源地驱动器地直接连接在一起。这次我试着把它们分开。我把驱动器地板放在驱动器安装板上PGND和数字地DGND(就是和DSP通过)通过0R电阻隔离开

→ 因为上次can收发器的原理图错了,所以can总线的引脚CANH和CANL反了,但是阴差阳错驱动器安装板上两个线的顺序刚刚好,所以当我把收发器的原理图改正过来之后,这俩线的顺序就颠倒了(还好我发现了。。。)

→ 至于5600编码器,因为传回的是模拟量,我考虑接地线AGND但事实上,5600是一个数字设备。如果同时连接数字和模拟,我不知道它是否会干扰模拟。在这里,我直接模拟

→ 关于模拟信号的信号,我不知道如何减少数字信号和功率设备对模拟信号的干扰,最后一个版本没有考虑,直接将模拟和数字连接在一起,虽然没有测试,但应该有影响,这次我将模拟和数字完全隔离,只依靠DSP内部接地连接在一起。

→ 关于贴片电封装和焊接的问题,贴片电感的图片尺寸和推荐封装是这样的

首先我不太确定贴片电感下面可不可以布线,然后不太清楚这个东西手工应该怎么焊。。。所以我在做封装的时候把焊盘稍微做的长了一点

 

→ 在铺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当我选择“pour over same net polygons only”的时候,有的焊盘不会与铺铜连接,但是我选择“pour over all same net objects”时,就会连上,可以选择all的时候太难焊了,所以我倾向选only的时候能连上。

    最后经过不断地实验分析,发现是因为我把相邻的两个焊盘连接在一起了,所以可能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焊盘与铺铜连接的规则,经过修改之后就可以了。

    得出结论,相邻的GND焊盘,是否需要连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过最后因为改起来太麻烦,我还是选择了“pour over all same net objects”。。。。

 

❤ 2019.11.13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加班,终于完成了第三版PCB的制作,相对于第二版,第三版没有修改组合体的位置和尺寸,也就不需要修改和上一版配套的外壳。

    另外我还要吐槽一下,2mm的pcb比1.6mm贵了150多块钱。。。

    这里对比一下核心板安装板。

第二版:

第三版:

确实简化了好多。。。。

 

❤ 2019.11.13

    结束了原理图和PCB的设计,下面该写程序了,本来想写在一起,不过好像有点长,所以打算再写一篇。

标签: 11弯针连接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