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仪器
- 三、预习要求
- 四、实验内容
-
- 1.测试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
-
- (1)开环电路
- (2).闭环电路
- 2.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
- 3.测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 五、实验报告:
- 六、仿真图:
一、实验目的
1.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
示波器。 2.音频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仔细阅读实验内容要求,估计待测内容的变化趋势。 2.设图3.1电路
晶体管β计算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该电路是电压串联的负反馈。负反馈会降低放大倍数,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扩大频带,减少非线性失真。电压串联负反馈会增加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公式如下:
分析图3.1.与两级分压偏置电路相比,增加了R6, R6引入电压交直流负反馈,增加输入电阻,降低放大倍数。R6与RF、 CF从电路上分析,形成负反馈电路, 。
四、实验内容
1.测试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
(1)开环电路
①按图接线,RF先不接入。 ②输入端接入Vi=lmV f=lKHz正弦波(注:输入lmV信号采用输入端衰减法见实验1)。调整接线和参数,使输出不失真,不振荡(参考实验2)。 ③按表3.1.测量并填写表格。 ④开放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按实测值计算r0。
图 3.1反馈放大电路
(2).闭环电路
①接通RF和CF ,调整电路的要求。 ②按表3.1.计算需要测量和填写表格Avf。 ③根据实测结果进行验证Avf≈。 公式如下: , ,
测量开环参数: (不加RL) , 计算得:
表3.1
注:闭环观察方便,可适当增加输入幅值。 公式计算:RO=2.83KΩ, ROf=83.3Ω。 将A与Af比较:不加RL时,A=1040, Af=28.5,代入 ,得F=0.034;加RL时,A=360, Af=27,代入,得F=0.034,与理论价值基本一致。 理论值RO=3KΩ, (取理论值A=1020,F=0.323)基本一致。
2.负反馈改善失真
(1)将图3.1电路开环逐渐增加Vi输出信号失真(注意不要过度失真)记录失真波形幅度。 (2)闭环电路,观察输出,适当增加Vi输出范围接近开环时的失真波形范围。 闭环后,引入负反馈,降低失真度,改善波形失真。 (3)若RF=3K不变,但RF接入1V1基极会发生什么?实验验证。 引入正反馈,产生约7赫兹的震荡波形。 (4)绘制上述各步实验的波形图。
3.测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1)将图3.电路先开环,选择Vi保持不变,调整频率,使输出信号最大限度地显示在示波器上。 (2)保持输入信号范围不变,逐渐增加频率,直到波形减少到原来的70%。此时,信号频率是放大电路fH。 (3)条件相同,但频率逐渐降低,测量fL。 (4)将电路闭环,重复1~3步,并将结果填入表3.2。 当频率f在4KHz-10KHz间,输出信号最大(无论是开环还是闭环),以此为最大值进行测量。fHf和fH相比之下,基本符合公式,但是fLf和fL估计必须考虑三极管的低频特性和几个大电容器的影响。
表3.2
五、实验报告:
由于实际使用中设备的性质参数会随着制造工艺和使用环境而变化。
例如,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电阻值也会发生轻微变化。在环境湿度较高的地方使用一些高电阻也会导致电阻值与设计初衷不一致。此外,电阻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如5%误差系列。
引入误差(测量仪器接入电路引起的)、测量仪器本身误差、人工读数误差等也有其他原因。 负反馈可以大大提高放大器的放大质量。反馈越深,改进程度越大。然而,过深的负反馈可能会导致放大器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自我激励。因此,稳定的负反馈放大器通常不超过三级。
六、仿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