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为华虹集团一员,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结合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探索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也为半导体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端行业人才。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以芯片为代表的产业被誉为“工业粮食”,是信息革命核心技术和主要推动力。近年来,“中国芯”的建设热度在全国各地铺开,由此也进一步凸显了半导体产业人才缺口。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62条集成电路生产线建成投产,其中26条在中国,由此带来专业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到需求总量的一半……集成电路制造业是整个产业链中资本密集、投资最大的,也是体现了国家战略、国家意志的产业。
作为华虹集团一员,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华虹宏力”)结合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探索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也为半导体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端行业人才。
华虹宏力副总裁、院士专家工作站负责人陈瑛近日详细分享了华虹宏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心得。
早在2003年,华虹宏力(当时的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就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微系统所”)开展了“所企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这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第一批企业博士培养基地,也为公司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积累,2014年3月,华虹宏力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获批成立。这是上海市首批挂牌的十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之一,也是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首家组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由中国科协主导、由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合作,建立在企业内部的创新服务平台,华虹宏力院士专家工作站具备为企业提供发展战略研究、人才队伍培养、技术研发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大服务功能,是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据陈瑛介绍,1997年,以中科院微系统所所长身份退休的邹世昌院士转到产业界,参与了华虹NEC(大陆第一条8英寸线)的建设,并于2003年担任宏力半导体的董事长。邹世昌院士来了之后就提了这样一句话:“厂房可以造,设备可以买,人才要靠自己培养。”
工程性人才培养是世界性难题,尤其是集成电路人才,既要有知识也要有技能,既要会创新也要能创业,要同时具备“实战”和“跨界”的能力,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以往,集成电路人才最大来源是高校。但无论是培养数量还是质量,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打造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已成为各地突破人才瓶颈、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共识。华虹宏力对此理解颇深,公司一直致力于从产业需求出发,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产业高速发展培育和储备更多“对路”的高质量人才。
工作站实行博导和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同时推进了企业和国内大学院所互派导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公司多位技术骨干被聘任为院所客座研究员或导师。本着“人才专业化,培养长远化”的理念,华虹宏力与中科院微系统所、中科院微电子所联合培养具有集成电路生产线经验的博士生,即未来的技术骨干人才,助推科研成果生产化的转型,为公司与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过程中,除了为每位博士生专设企业导师,还坚持把博士生安排在公司重要技术开发项目或与工作站专家合作的重要科技项目上,贯彻在集成电路大生产线选题、研究的理念,不仅出论文而且出专利、出真正对企业生产有益的优秀科技成果。近两年,联合培养博士生在SCI、EI检索的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3篇。
目前,工作站已经培养了2名博士后出站,近30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如今这些联合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大多分布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软件、设计、制造不同领域中,在公司和科研机构各自担当着重要角色,其中更有佼佼者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除了人才培养,工作站另一项主要工作是为合作项目提供战略指导。华虹宏力拥有一批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特色工艺,同时借助工作站这一平台不断吸引着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
事实上,目前在华虹宏力承担的众多国家和市级重大科研项目中,进站院士、专家或参与项目检查会议,或给予战略指导意见,为项目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同时有力促进了嵌入式闪存、SOI工艺、技术等特色工艺的技术进步。
其中,华虹宏力作为主要牵头单位的“0.13微米嵌入式自对准分栅闪存技术与工艺开发”项目系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工艺领域的重要核心技术和工艺之一。项目开始之际,当时半导体业界最先进的嵌入式闪存技术仅在0.25微米到0.18微米节点之间,产品集中于传统的标准式闪存(叠栅结构),国内尚不具备0.18及以下深亚微米闪存的生产能力,导致智能卡芯片进口价格很高,例如当时一张SIM卡的芯片成本需几十元。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在2009年推出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专门为“0.13-0.09微米嵌入式自对准分栅闪存技术”立项,突破关键技术,在器件结构、器件工艺、电路设计、产品测试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创新,共申请专利近350项,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SIM卡、金融IC卡、U盾、触控屏控制、微处理器、移动支付和智能电网等领域。
近年来,院士专家工作站几个项目成果的应用转化已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院士专家团队曾指导的嵌入式闪存工艺项目的应用更累计销售突破50亿元。其中一项“高性能图像传感芯片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突破了多项工艺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国内先进低暗电流、低混色高性能CIS工艺线。产出的CMOS芯片目前主要应用于手机摄像头,电脑视频头,安防监控,医疗探测以及车载影像等。这些成果聚积了创新驱动的无穷能量,在沉淀企业科研实力的同时,更有力助推了集成电路芯片化。
此外,工作站还坚持聚焦产业热点,邀请权威专家,精心打造每年一届的技术交流论坛,也成为华虹宏力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品牌项目。这样一种产业界的开放、创新的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2016年,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年度技术交流论坛列为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分会场活动之一,联合举办、共同打造“双创”品牌,共促产业发展。同年,华虹宏力院士专家工作站一举荣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及“上海市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两项称号。2017年起,公司又开始尝试多方位多层次的小型技术沙龙,创新技术交流形式,为寻求校企合作创造奠定坚实基础。
华虹宏力副总裁陈瑛表示,逾十载的实践证明,用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这条道路是正确且有益的。华虹宏力将依托工作站这一平台,始终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促进产学研协作,为集成电路行业培育高端人才,同时促进科技成果不断向生产力转化。
-电子元器件采购网(www.ruidan.com)是本土元器件目录分销商,采用“小批量、现货、样品”销售模式,致力于满足客户多型号、高质量、快速交付的采购需求。自建高效智能仓储,拥有自营库存超过50,000种,提供一站式正品现货采购、个性化解决方案、选型替代等多元化服务。